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黄花叶病是亚洲东部和欧洲冬大麦区主要病害之一,由土传真菌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携带的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引起。大麦感染黄花叶病后,其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大麦黄花叶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以大麦黄花叶病抗性不同的6个大麦品种(丰农啤1号、云饲麦1号、空诱2号、通0306、华大麦12、扬农啤5号)为亲本,按62完全双列配制杂种F1,在扬州大学农学院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圃鉴定亲本、杂种F1及杂种F2群体的大麦黄花叶病的病级,对大麦黄花叶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及抗性QTL初步定位,试验重复2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试亲本的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受遗传控制,不同调查时期的病级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同一大麦品种的黄花叶病抗性在不同调查时期不同,大麦品种的黄花叶病抗性应以发病最重的时期调查结果为依据。2.大麦黄花叶病病级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大麦黄花叶病导致了株高、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的显著或极显著下降。3.配合力和Wr-Vr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麦黄花叶病的病级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同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麦黄花叶病的病级为部分显性,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6个亲本材料中,扬农啤5号两年病级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为负向,且效应值均最高,能显著降低杂种F1的病级,是好的大麦黄花叶病抗病育种亲本材料。4.利用773对SSR引物检测抗性亲本扬农啤5号与感病亲本华大麦12间的多态性,筛选出240个亲本间多态性分子标记,经抗病池与感病池的进一步筛选,最终筛选出5个抗、感池间具多态性的分子标记Bmatg0001、GBM1016、GBM1420、 HV13GEIII、HvSS1B。单标记分析结果表明GBM1016, GBM1420, HV13GEIII与黄花叶病抗病基因连锁,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3.6%、9.3%、5.2%,GBM1420和Hv13GEIII两个标记均位于染色体3H,与已知抗性基因rym4和rym5区域相近。分子标记检测表明扬农啤5号的抗性基因与rym4、rym5不同,扬农啤5号可能有新的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