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基因型腮腺炎新减毒毒种——SP-A株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可侵犯包括腮腺、神经系统、生殖腺体以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多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病毒传染性疾病。至今,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性减毒活疫苗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并显著地减少了腮腺炎的发病率;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有着良好计划免疫措施的国家和地区,腮腺炎疾病表现出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持续发展的趋势,近期甚至出现了局部爆发的情况。资料分析表明原发性免疫失败以及疫苗免疫效力随时间的减弱可能是免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后保护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腮腺炎病毒分为A—L共12个基因型;国际通用的Jeryl—Lynn株及我国使用的S79株减毒毒种均属于A基因型,而当前我国流行的腮腺炎病毒株主要为F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之间的抗原交叉性是有限的,这也是在大规模应用了减毒活疫苗的今天,腮腺炎的发病率依然逐年上升的可能原因之一。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看,在该病毒的疫苗研制与人群使用中,分离及研究开发具有主要流行倾向并具有较好免疫原性的F基因型减毒疫苗毒株,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研究首先选取了爆发流行的腮腺炎患儿咽漱液标本,将其接种子Vero细胞进行分离培养5代,转入人二倍体细胞KMB17株适应性生长5代,并经小鼠初步免疫试验选出中和效价及病毒感染性滴度均较高的毒株进行后续减毒培养工作。经使用标准抗腮腺炎病毒中和血清进行鉴别试验,及对其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确证为腮腺炎病毒F基因型,并将其命名为SP—A株。之后对SP—A株蚀斑克隆纯化二次,继续在KMB17细胞上连续传代适应并减毒至30代;经检测病毒滴度已稳定维持在5.5—6.0lgCCID50/ml水平范围,每代次的无菌试验及支原体检测亦均为阴性,完全具备做为生产毒株的可能性。为明确SP—A毒种的具体减毒性状,特对其进行了不同代次病毒基因核苷酸差异的比较、不同代次病毒的致病性分析、免疫原性分析及安全性分析。首先对KMB17细胞上10、20、25代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测序,并与Vero细胞上野毒株代次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P—A株腮腺炎病毒在整个传代过程中基因位点变化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基因特性。进一步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分析表明至第15代次,病毒已无致腮腺炎发病能力。经不同代次的免疫原性、免疫效力分析,证明该减毒株在20、25代均已具有良好的中和抗体诱导能力,并在相似剂量下优于现行使用的S79疫苗株;针对腮腺炎病毒HN抗原特定肽段(431—439)的IFN—γ ELISPOT分析表明,该毒株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中具有良好的细胞免疫效应。针对不同代次进行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各代次(包括KMB17细胞上18、20、24、30代)均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出现;病理学检查提示,该病毒除可引起与其它疫苗株所致的类似脑室内极轻度炎性反应及血管周围的极轻度炎性细胞浸润外,对神经细胞无损伤作用;根据生物制品减毒活疫苗安全评定要求,该毒种为安全的减毒毒种。同时,病毒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株上已能稳定生长,在15—25代生长过程中已具有较高的病毒产量,已具备做为腮腺炎减毒实验性活疫苗候选株进行下一步研究的条件。现已完成三级种子库的建立和相应的检定工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成功分离的中国流行基因型——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毒种,制备了一株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株生长,并经减毒培育形成的减毒毒种SP—A,并按国家及WHO相关规程要求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检定,这些工作的结果已明确了该减毒毒株的生物学性质,为进一步的腮腺炎减毒实验性活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自抗体技术产生以来,通常以蛋白质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这些用于免疫的蛋白质通常从组织细胞中分离提纯或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其制备过程操作繁杂,且实验周期长;有些蛋白质的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教学质量的改革.本文将从药物分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探索性改革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难题,而耐药的主要原因即是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其中在我国以KPC型碳青霉烯酶最为常见。本研究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杭州市中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共25株产KPC酶大肠埃希菌。利用K-B纸片法测试所有菌株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改良Hodge实验确认
FL作为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家族成员,是一种可溶形式或跨膜形式的蛋白,在各种组织细胞中表达,包括造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其他生长因子,FL能够促进干细胞、骨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