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如何在一堂完整的英语阅读课中将文化意识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结合是目前英语阅读教学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文化意识培养角度出发,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参照标准,以北京某东城区重点中学师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文化意识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呈现形式进行调研研究,探讨了交互式阅读理论和普遍运用的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教学模式下,每个阶段具体的文化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基于英语阅读课中文化意识教学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概括论述,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章基于对国内外对文化与语言、文化意识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的相关理论等方面的文献学习归纳和对比分析,梳理出英语阅读课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基本思路。第三章详述了英语阅读课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策略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第四章以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为框架,结合运用观察法所得到的课堂实录,探讨了各个阶段的文化教学目标及相应阶段应运用的教学策略。第五章基于上文研究,总结出英语阅读课中的文化意识教学在三个阶段分别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采用的策略:在阅读前阶段,文化意识目标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学策略是依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与所描述内容类似的物品或线索信息,创设与话题相关的文化情境;在阅读中阶段,文化意识的首要目标是理解,除此之外,从阅读文章中获得文化方面的信息以及更好的理解某具体跨文化问题,并生成对某具体问题的积极的文化态度也是阅读中阶段的文化教学目标。此阶段相应教学策略是对相关文化字词进行注释,运用支架性字面信息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相关文化知识,运用推测性或评价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某具体跨文化问题,并生成对某具体问题的积极的文化态度;在阅读后阶段,文化意识目标更多的是进行可解性输出练习。这种可理解性输出可以是文化知识输出,也可以是针对某文化问题的理解和态度的表述,还可以是模拟跨文化交际环境的角色扮演。依据是否提供泛读性阅读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15分钟左右的阅读后活动,以复述文化知识和针对某文化问题进行简单讨论,表述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态度为主要形式;另一种是将阅读后阶段设为第二课时,在学生泛读更多的相关资料后,针对某文化问题深入讨论表述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态度,或者模拟跨文化交际环境的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最后,本文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方面研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