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运动作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足球运动,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学校的改革更是推动足球发展的重点。在我国加强足球运动发展的方针下,以体育教学理论为支撑,结合足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对于如何更好的开展足球教学活动,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好的研究意义。足球游戏作为足球运动中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在足球的训练体系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足球课实施足球游戏教学内容的实验性研究,使足球游戏得到更好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足球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手段,充实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本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2015级公共体育足球必修课的81名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身体形态基础指标,以800米(女)、1000米(男)、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等项目为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以传接球、运球折返、不停球传接球、运球过杆射门为足球运动专项技能指标,其中传接球和运球折返两个科目为2015级大二上学期考试课程。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80%为专项技术考试成绩,20%为课堂表现成绩,文中所提到的专项技术成绩,均为足球专项技术考试成绩。选定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和上学期考试成绩均无显著差异,证明对照班和实验班身体素质与足球技术水平相似,足球游戏在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足球课中进行教学实验,并对试验后对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通过16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身体形态没有差异。从身体机能上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肺活量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但是体育游戏没有显现出对肺活量的影响。从身体素质上看,两组学生的5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和800米成绩在实验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变化,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男子1000米成绩具有显著性变化。从足球专项测试中看,两组在实验前后的传接球、运球折返跑、不停球传接球、运球过杆成绩均有具有显著性提高,而实验班的成绩提升幅度更大。从心理测量中实验班实验前后在消极兴趣、积极兴趣、运动参与度、足球关注、足球认知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在自主与探究学习方面没有提升,对照班在兴趣方面的六个维度均没有差异性。实验结论:足球游戏对学生的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上肢力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腹肌、下肢力量和男生的耐力素质具有显著性的提高,足球游戏对学生的灵敏素质的提高要优于对照组中传统热身活动对灵敏素质的提高效果。通过足球游戏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