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作用大鼠乙酸型胃溃疡模型后胃粘膜的愈合情况以及胃干细胞的标志物Musashi-1的表达变化,了解黄芪建中汤对胃干细胞的动员并参与修复的作用。 方法:用冰乙酸诱导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将造模成功且符合标准的70只Wistar(维斯塔尔)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日常饮食),中药黄芪建中汤灌胃3天组10只,中药灌胃7天组10只,中药灌胃14天10只,西药奥美拉挫灌胃3天组10只,西药灌胃7天组10只,西药灌胃14天10只,另外有10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组。肉眼观察外部形态及组织学形态,游标卡尺测定溃疡大小,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RT-PCR法检测Musashi-1mRNA的表达。 结果:(1)正常对照组饮食饮水良好,毛泽光润,反应灵敏,大便成颗粒状;模型组饮食饮水量均明显减少,懒动,反应迟钝,背毛松散蓬乱无光泽,大便为黄色稀便;西药对照组及中药3天组较模型组饮水增多,活动少,喜扎堆,食量少便稀;中药7天组饮食饮水恢复,大便基本成形,但仍倦怠懒动。14天组喜活动,反应灵敏,大便成形,接近于正常组; (2)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光滑平整,未见褶皱及出血点,颜色淡红光亮;模型组:可见类圆形溃疡面,黏膜受损明显,点状出血和条状出血均出现,伴有渗出、糜烂;药物组:溃疡面好转,周围有出血渗出,黏膜面褶皱不平整,明显西药组比中药组出血较多。 (3)与大鼠胃溃疡的模型组比较,各组比较UI均降低,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3天组与7天和14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3天和西药7天无明显差异。中药7天组与西药7天组和14天组无明显差异。中药14天组与各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4)HE染色显示各组大鼠胃黏膜大体形态比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胃组织结构正常,胃黏膜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黏膜皱襞整齐清晰。模型组大鼠可见溃疡形成,黏膜面表层见坏死组织,其下见肉芽组织增生,并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和浆膜完全被破坏,溃疡周围黏膜腺体间质充血、水肿;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表层坏死组织减,粘膜下层逐渐近似正常,有瘢痕组织形成。 (5)逆转录RT-PCR法显示模型组Musashi-1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正常组与中药14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1)黄芪建中汤具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且优于西药奥美拉唑。 (2)黄芪建中汤通过动员胃干细胞Musashi-1来参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