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吧达维亚华人社会状况——以吧国公堂档案《公案簿》第1至5辑经济案件为析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末,荷兰殖民政府统治下的吧达维亚(简称吧城,即现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华侨华人建立了自己的半自治机构--吧国公堂。吧国公堂在自主处理吧城华人事务的同时,也将华人在吧城活动的痕迹记入史册,留下了大量关于吧城华人状况的历史文献--“吧国公堂”档案。档案是记载1787—1940年近一个半世纪吧城华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是学界在研究东南亚地区历史(尤其是华侨华人历史)时,反对传统的西方中心论,从弱势群体华人的角度勾勒历史真相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公案簿》是“吧国公堂”档案中,份量最大、记述最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档案。本文以近年来新出版的,学界尚未广泛使用的《公案簿》第1—5辑为基础,对档案所记录的1787年—1848年华人经济案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以此透视当时华侨华人社会的真实面貌,分析华人与殖民统治者、华人与土著居民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文章认为:从这些经济案件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一时期吧达维亚华人社会经济萧条、生意冷落,同时,华人经济状况低下,许多华人生活非常贫困。赌风盛行,吸食和贩卖鸦片情况严重。这一时期,受当地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吧国公堂由原来的独立行政司法机构转变为不具审判权的民事监督部门。承包税收是吧城华商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导致华商与殖民当局之间、华商与下层华人之间纠纷产生的根源,是造成吧城华人与当地土著居民冲突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取得了非凡的史学成就,亦有非凡的史学价值。 本文以“知人论事”为宗旨,以时代背景为主线,纵观陈寿的生命历程,从家学、师统、同门、同僚四个
旅馆业作为传统服务业的一种,在唐代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在近300年的岁月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都呈现出蓬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