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现状,为提高教师临床实践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问卷调查表”,对安徽省12所高职高专院校全体护理专职教师的临床实践现状进行调查,共计124人。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在每位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前后,分别在其授课班级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和校验,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近两年已参加过临床实践的教师有97人(78.2%)。在近两年临床实践的累计时间上,不同年龄段教师实践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讲师实践时间少于助教(P<0.05),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教师实践时间少于无临床护理工作经历的教师(P<0.05)。在实践内容上,85人(87.6%)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教师希望除护理实践外,还能参与医疗、业务学习、实习带教、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更多内容。在实践方式上,88人(90.7%)不承担教学任务连续几个月在临床实践,但仅有54人(43.5%)希望采用这种方式,且102人(82.3%)不希望在寒暑假去临床实践。在实践地点上,90人(92.8%)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医院相对固定,而教师希望选择实践地点时能综合考虑更多因素。在实践对教学的影响上,94人(96.9%)认为参加实践对教学很有帮助或有帮助;学生对教师临床实践前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显示,在其中8个条目及总分上,教师临床实践后得分高于临床实践前(P<0.05)。在对实践的态度上,123人(99.2%)认识到实践的必要性,但主动自愿参加实践的只有42人(33.9%)。影响教师临床实践积极性的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减少97人(78.2%)、教学任务重95人(76.6%)、缺乏激励机制89人(71.8%)、科研任务重82人(66.1%)、难以照顾家庭78人(62.9%)、未达到预期效果67人(54.0%)。不同年龄教师对“教学任务重”与“难以照顾家庭”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教师对“缺乏激励机制”与“科研任务重”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护理工作经历教师和无临床护理工作经历教师对“科研任务重”与“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应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提高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临床实践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