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十一五”期间是北京加快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就业问题关系到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如何扩大就业将是北京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艰巨任务。房地产业作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成效显著。鉴于此,深入了解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增加社会就业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北京房地产业发展影响就业的定量分析,能够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导向作用。本文在界定房地产业、社会就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就业产量弹性模型测算房地产业自身对社会就业的吸纳与带动效应;其次,以产业关联理论为指导,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揭示产业链条上房地产业与其相关产业之间的后向、前向关联关系,确定与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类型及其关联度,再运用就业产量弹性模型测算各相关产业的就业弹性,然后用关联度指标对各产业的就业弹性加以修正,最终确定房地产业发展通过影响其它产业发展而间接产生的就业效应。这样,房地产业对社会就业的总带动效应即为房地产业自身发展对社会就业的带动及其通过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而产生的就业带动效应。最后,本文提出进一步增强北京房地产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效应、促进社会就业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论文收集近年来北京房地产业及本产业中社会从业人员的数据资料,采用就业产量弹性模型,构建北京房地产业产值与从业人员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北京房地产业对本产业就业的带动效应。2、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北京房地产业同其他产业关联度,确定与北京房地产业关联度大的主要产业类型,定量从前向关联度和后向关联度两方面反映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并通过弹性模型构建相关产业与该产业就业人员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北京房地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对社会就业进行带动效应分析。3、以北京房地产业对社会就业的总带动效应量化分析结果,剖析目前北京房地产业带动社会就业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观点和结论是:1、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当前迫切的就业问题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不仅房地产业自身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较强,而且房地产业的产业链条长,前、后向关联作用突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力非常强,由此引致的相关产业就业增加的效应也较为显著,对社会的总就业带动效应较强。2、通过动态比较、关联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总就业弹性区间计算,测算出2002年—2007年期间北京房地产业产量每变动1%,直接促进本产业和间接带动关联产业社会就业总体变动比例范围区间为81.34%—111.19%,对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动态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房地产业关联产业类型越来越多,对社会就业带动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其中,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房地产业的最主要关联产业,房地产业发展对这些产业就业量的带动效应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