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丝裂霉素对后发障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jied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兔眼透明晶体囊外摘除,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丝裂霉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成年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地塞米松(B组,4mg/ml),地塞米松与丝裂霉素混合夜(C组,含DX 0.8mg,MMC 0.02mg),丝裂霉素(D组,0.1mg/ml)各0.2ml,停留3分钟,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除晶体。术后每天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至结膜充血消退、前房渗出消失,然后观察后囊混浊出现的时间及程度,三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术后第一天各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比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其中加用地塞米松的B组及C组消退时间较短,与A组和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组与C组之间、A组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后囊混浊出现时间,各用药组均比对照组延迟(P<0.01),用药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月后,后囊混浊程度,联合用药的C组程度最轻,与A组、B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丝裂霉素组差异无显著性。各组手术前后房水内均无炎性细胞。房水蛋白含量应用地塞米松的B组、C组低于A组、D组(P<0.01),但B组与C组之间、A组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术后三月的房水蛋白含量均高于术前(P<0.01~0.05),DX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B组PCNA阳性表达率较高,C组、D组的表达率较低(P<0.01)。Bcl-2基因在各组中均不表达。 结论 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三月仍未完全恢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丝裂霉素能够抑制后囊混浊发生,对血一房水屏障的影响较
其他文献
目的: 一.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培养法进行改良并观察改良法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更多高活性的种子细胞。 二.观察甲壳胺无纺布在体外
摘要:明确从学生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减负,通过改进课堂结构、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训练练习等方法来增效。  关键词:和谐;鼓励;优化训练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升温,逃学、甚至更为严重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为中小学生的减负出台了“五严规定”,其中有这样一条: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不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
本研究采用核磁共振(MR)和高分辨率超声作对比,明确超声检查在识别腕管解剖结构中的可信度。探究超声检查在诊断腕管综合征,判断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中可起的作用。对超声实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