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技术最初源于Fischer的锁匙理论和Pauling的抗体形成学说,是一种类似于生物体中酶-底物及受体-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异性的分子识别技术。近年来,环境雌激素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污染物分子的特异识别吸附作用可以有效识别和吸附污染物,降低基质干扰,提高富集倍数以及去除污染物分子,对食品和环境中特定污染物的分离检测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了几种新型的功能单体和聚合技术,阐述了几种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初步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一锅法17β-雌二醇印迹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应用:酚类雌激素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量水平的17β-雌二醇就能引起动物的负面生理效应并影响人体肝肾等功能,检测和去除环境和食品中微量的雌二醇激素变得尤为重要。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技术与表面印迹技术相结合,采用一锅法制备出具有规则球形形貌的磁性17β-雌二醇印迹聚合物。这种新型印迹材料粒径为500-600nm,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对17β-雌二醇具有较高的结合容量和较好的选择性。能够在外磁场下实现17β-雌二醇的快速分离并且在环境和食品样品固相萃取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加标回收效果。温敏多孔双酚A印迹微球的制备与应用: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地应用于树脂或食品包装的原料,暴露于过量水平的双酚A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将多孔聚合物技术与刺激响应技术结合,制备出对温度敏感的双酚A印迹微球。两种功能单体协同作用提高了模板分子的结合容量和传质速率,实验平衡吸附量为5.03mg/g,印迹因子为4.11,在海水和酸奶样品的萃取应用中加标回收率可达94.83-98.47%。这种新型材料形貌规则,粒径为1μm左右,稳定性好,重现性好,环境友好,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且具有很好的温度敏感性。新型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利用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和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孔穴理论制备了一种可以通过荧光方法准确定量待测物浓度的印迹聚合物,即在硫化锌-锰量子点表面进行印迹聚合反应,模板分子的洗脱和再结合会影响量子点对激发光产生荧光的强弱,从而反映模板分子的被吸附情况;利用蛋白质的某个特征短肽链片段进行局部印迹,依此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可以实现对整个蛋白分子的识别。同时分析了所制备印迹聚合物的优点和不足,总结了分子印迹的发展趋势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