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在传统意义上被看作一种修辞方式,隐喻的研究也局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随着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现,隐喻的研究进入认知时代。此时,隐喻不仅仅被定义为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工具。莱考夫和约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概念形成系统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隐喻在人类概念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推断隐喻在篇章的组织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在语篇层面研究隐喻,比如Goalty(1997,2000),Cameron(2000,2003),廖美珍(1999)及冯晓虎(2001)。尽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隐喻在语篇层面的研究,但是少有探讨某一具体语篇中隐喻的篇章组织功能,特别是文学语篇。文学语篇是人类组织和表达自身经历的重要途径,隐喻应在文学语篇组织中起重要作用。钱钟书的《围城》以丰富多彩的隐喻著称,可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语料,因此作者拟尝试性地研究这部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衔接和连贯功能。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语篇分析的成果来探讨《围城》中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即通过具体分析隐喻语料探寻隐喻以何种方式促成衔接及连贯。本研究在语言和概念两个层次展开,语言层次指语篇表层的隐喻性表达,概念层次指深层次的隐喻性概念。同时本研究不仅涉及一个隐喻的衔接与连贯还涉及多个隐喻间的衔接与连贯。通过分析发现,隐喻中的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隐喻的映射方式也极大促进了语篇衔接,这是隐喻对语篇衔接特有的贡献。连贯涉及的是深层次的隐喻概念,不仅与语篇本身有关,还与读者的个人经历和百科知识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本体(目标域)与喻体(源域)之间的共同蕴涵或多个喻体之间在概念层次上的紧密关系可以构建连贯。同时,多个喻体从不同方面描述一个概念也可以促成连贯。此外,概念隐喻自身的系统性也可以从根本上构建连贯。这些由隐喻提供的衔接与连贯方式可以有力地证明隐喻在篇章组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的语篇组织功能的探讨一方面为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跨语言事实,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语篇分析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