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毛纤维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丰满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弹性、透气性、保暖性、舒适性以及独特的成衣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对服装面料需求的不断提高,羊毛织物的染色问题也是毛纺行业研究的重点。羊毛染色所用染料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酸性染料、媒染染料和活性染料。但是酸性染料的湿处理牢度差、染色时间长;媒染染料色光暗淡、媒染剂铬离子对环境造成影响,故其使用受到限制,这使活性染料在羊毛纺织品的染色上更加受到重视。目前企业主要使用毛用活性染料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这种染料可以与羊毛纤维同时发生亲核取代与亲核加成反应,因此,该染料的上染效果较好。但是,毛用活性染料的市场份额小,而且价格较贵。据调查,国内棉用活性染料的价格大约为毛用活性染料的一半,且发展迅速,品种较齐全。另外,羊毛因其特殊的鳞片层结构而需要在沸染条件下染色,这样不但会耗费能源,也会导致羊毛泛黄,对羊毛的手感风格有不良影响。因此,开发毛用活性染料的替代品以及研究羊毛低温染色,对节约羊毛染色成本与降低能源消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课题通过比较三种双官能团结构的棉用活性染料与毛用活性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效果,从中选出一种与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相当的活性染料作为羊毛染色的替代染料。结果表明: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与α-溴代丙烯酰胺型毛用活性染料对羊毛织物的上染过程和染色效果相似,可以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加工。为探究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对羊毛织物低温染色的可行性,本课题采用还原剂对羊毛织物进行改性,在85℃条件下分别用双乙烯砜型活性染料与α-溴代丙烯酰胺型活性染料对其染色。结果表明:羊毛织物经还原改性后,两种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效果与沸染条件下相近,且改性后的染色织物的强度保留率提高了1.5%。本课题通过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对低温染色后的羊毛织物进行修复处理,研究其对染色织物性能的提升。以测试染色织物皂洗残液的吸光度为标准,对TG酶处理染色织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TG酶的最佳工艺为pH=7,温度50℃,用量25(o.w.f)%,时间1h。在此基础上,加入15(o.w.f)%的明胶,染色织物的皂洗牢度与未处理的染色织物相比,可提高0.5-1级。另外,在TG酶的催化作用下,明胶与羊毛纤维的交联接枝反应,使得染色织物的防毡缩性、热稳定性和强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