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以此探讨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进展。方法:子痫前期患者24例(标准按乐杰主编第六版妇产科学),其中轻度11例,重度13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2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排除可能影响结果的疾病。入院后24小时内及产后24小时内各采集肘静脉血4.5ml用于:(1)TXB2、GMP-140、vWF,ELISA法检测;(2)MPV,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检测:(3)Fg,Clause血凝法检测。入院时血压计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两次,每次间隔一小时。结果:1、TXB2、GMP-140、vWF变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PV、Fg变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正常妊娠晚期患者血中Fg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PV值比正常妊娠晚期孕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产前产后变化:子痫前期患者TXB2、GMP-140、vWF,产后有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晚期孕妇TXB2、GMP-140、vWF产后有轻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TXB2、GMP-140与vWF相互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MPV与GMP-140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TXB2与Fg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TXB2与舒张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1。结论:1.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比较,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均升高,提示子痫前期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其中,TXB2、Fg水平增高提示患者出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GMP-140、MPV水平增高提示患者血小板激活,vWF水平增高提示患者血管内皮损伤,TXB2与DBP的正相关性提示TXB2可以加重血管收缩;2.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产后存在轻度的血栓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