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的景观意象提炼及园林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景观意象这一研究范畴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学术关注度位于前列,媒体及用户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尽管当今风景园林的关注和工作范围已经极大扩展,非传统园林概念可以概括,但当涉及造景问题,尤其涉及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要求时,如何立意并进行合理的景观营造仍是核心问题之一。诗词中的景观意象是园林美学及园林文化方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诗情画意的蕴藏之所,并在当今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广阔的前景。对景观意象的提炼和梳理,有利于景观意象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园林意境的完整呈现,有利于对园林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本文在了解国内外景观意象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轼词为研究对象,选取九十六首苏轼词,从其中摘出所有带有景观意象应用价值的词句,提炼各词句中的景观意象(清晰化或转译词句为园林景观意象),按照园林景观和空间营造的思路将所有提炼的意象进行合理分类,并总结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情感倾向及审美类型,以及意象的空间特性。本文归纳总结了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总体特征,并探讨了苏词景观意象的园林应用方式以及在园林创作中提炼和应用诗词作品中景观意象的方法等内容。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概括总结所选九十六首苏轼词的题材类型,共分四大类:纪游类、赠别类、记事类和怀古类。其中数量最多的题材类型为纪游类,共计54首,占比56%;其次为赠别类题材,共计25首,占比27%;最少的题材类型为怀古类,共计4首,占比5%。(2)在所选的苏轼词作中将提炼出的景观意象进行分类并统计。按照其空间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共分为六大类:建筑物或构筑物景观类、植物景观类、水景观类、天文气象景观类、山体景观类和道路或地形景观类,意象数量合计207个,其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类景观意象数量最多,共计63个,所占比例为30%;道路或地形类景观意象数量为最少,共计6个,所占比例为3%。按意象形成的要素组织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静态空间类和动态序列类。其中形成动态序列的意象出现次数共计32次,所占比例为37%,表现为静态空间的意象共计出现19次,所占比例37%。按苏轼词景观意象中的人物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共分为七大类:登望类、宴饮类、幽居类、听弹类、节庆活动类、梦思类和舟游类。其中幽居类意象数量最多共计27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是宴饮类意象,共计17个,所占比例为19%;节庆类意象数量最少为4个,所占比例为4%。(3)苏轼词中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审美类型分为孤寂、萧散、逸远、清澹、纤秾、幽独和旷达七类。各审美类型意象在苏轼词中的数量合计为244个。其中以孤寂为苏轼词中景观意象表现最多的审美类型,共计意象数量82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为萧散审美类型,共计数量46个,所占比例为19%;苏轼词中表现旷达审美类型的景观意象最少,共计数量10个,所占比例为4%。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空间特性划可分为空间特征明确的、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确定性的以及空间特征模糊的景观意象三类。(4)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主要特征有:1)天文气象景观的丰富表现;2)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及序列感;3)反映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5)苏轼词中景观意象在园林中应用的方式有:1)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空间;2)可转换应用于园林空间;3)非空间性要素应用于园林空间。
其他文献
阐述了一元线性回归处理逆动态法实验数据的原理。采用该方法除能获得反应性外,还可得到外中子有效源强。根据逆动态法实验原理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编写了计算程序,对俄罗斯动力
今天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首先是要坚持面向平民的教育,坚持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农民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价值。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
采用SiO2模板法制备了面积为cm量级的有序多孔聚苯乙烯薄膜。扫描电镜研究表明,多孔膜具有反蛋白石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表明,聚苯乙烯多孔膜具有明显的光子带隙。与单
兴安盟具有种植甜菜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90年代种植面积在0.6万公顷左右,间苗、收获采用人工,用工多、产量低、效益不高等现象严重制约着甜菜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
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反式二丁烯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利用间歇跳动模式,在直径为(280±50)μm的聚乙烯醇-聚苯乙烯(PVA-PS)双层球表面制备出了30μm厚-αC:H涂
肝纤维化、乳腺增生、皮肤损伤是目前较为常发的哺乳动物疾病。肝脏作为机体最为重要的代谢器官,饮食及疫病等都会引起肝纤维化,该病的治疗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乳腺增生在母畜的患病率也较高,该病由于没有明显的外观表现,因此常常被忽视,但该病的危害不容小觑;皮肤作为与外界直接接触的系统,特别容易受到损伤,如何达到减小伤口疤痕面积,恢复器官功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建立相关的疾病动物模型,并寻找一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