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景观意象这一研究范畴在风景园林学科中的学术关注度位于前列,媒体及用户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尽管当今风景园林的关注和工作范围已经极大扩展,非传统园林概念可以概括,但当涉及造景问题,尤其涉及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要求时,如何立意并进行合理的景观营造仍是核心问题之一。诗词中的景观意象是园林美学及园林文化方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诗情画意的蕴藏之所,并在当今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广阔的前景。对景观意象的提炼和梳理,有利于景观意象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有利于园林意境的完整呈现,有利于对园林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本文在了解国内外景观意象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轼词为研究对象,选取九十六首苏轼词,从其中摘出所有带有景观意象应用价值的词句,提炼各词句中的景观意象(清晰化或转译词句为园林景观意象),按照园林景观和空间营造的思路将所有提炼的意象进行合理分类,并总结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情感倾向及审美类型,以及意象的空间特性。本文归纳总结了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总体特征,并探讨了苏词景观意象的园林应用方式以及在园林创作中提炼和应用诗词作品中景观意象的方法等内容。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概括总结所选九十六首苏轼词的题材类型,共分四大类:纪游类、赠别类、记事类和怀古类。其中数量最多的题材类型为纪游类,共计54首,占比56%;其次为赠别类题材,共计25首,占比27%;最少的题材类型为怀古类,共计4首,占比5%。(2)在所选的苏轼词作中将提炼出的景观意象进行分类并统计。按照其空间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共分为六大类:建筑物或构筑物景观类、植物景观类、水景观类、天文气象景观类、山体景观类和道路或地形景观类,意象数量合计207个,其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类景观意象数量最多,共计63个,所占比例为30%;道路或地形类景观意象数量为最少,共计6个,所占比例为3%。按意象形成的要素组织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静态空间类和动态序列类。其中形成动态序列的意象出现次数共计32次,所占比例为37%,表现为静态空间的意象共计出现19次,所占比例37%。按苏轼词景观意象中的人物活动进行分类统计,共分为七大类:登望类、宴饮类、幽居类、听弹类、节庆活动类、梦思类和舟游类。其中幽居类意象数量最多共计27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是宴饮类意象,共计17个,所占比例为19%;节庆类意象数量最少为4个,所占比例为4%。(3)苏轼词中反映出的中国文化审美类型分为孤寂、萧散、逸远、清澹、纤秾、幽独和旷达七类。各审美类型意象在苏轼词中的数量合计为244个。其中以孤寂为苏轼词中景观意象表现最多的审美类型,共计意象数量82个,所占比例为28%;其次为萧散审美类型,共计数量46个,所占比例为19%;苏轼词中表现旷达审美类型的景观意象最少,共计数量10个,所占比例为4%。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空间特性划可分为空间特征明确的、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确定性的以及空间特征模糊的景观意象三类。(4)苏轼词中景观意象的主要特征有:1)天文气象景观的丰富表现;2)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及序列感;3)反映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5)苏轼词中景观意象在园林中应用的方式有:1)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空间;2)可转换应用于园林空间;3)非空间性要素应用于园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