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87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的原代皮层神经元低氧损伤模型,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利用L-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刺激SH-SY5Y神经细胞,模拟脑缺血早期的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造成神经细胞凋亡的模型,初步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保护作用及抗凋亡机制。   方法:   (1)选用新生Wistar大鼠,分离出双侧大脑皮层,培养原代皮层神经细胞,利用Na2S2O4与细胞共孵育制备神经细胞低氧损伤模型。分四组进行分析:①正常对照组;②低氧损伤组;③丹参川芎嗪处理组;④川芎嗪处理组;   (2)观察各组之间原代皮层神经细胞的一般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形态学的改变;   (3)MTT法分析神经元存活率;测定各组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活性氧簇ROS水平;荧光倒置显微镜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4)测定各组神经细胞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分析Bcl-2、Bax的表达水平。   (5)利用L-Glu诱导SH-SY5Y细胞的凋亡,观察L-Glu、丹参川芎嗪及川芎嗪对SH-SY5Y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神经细胞外液LDH活性;利用RT-PCR检测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1)成功培养原代皮层神经细胞,低氧损伤后,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突起明显缩短,细胞核固缩、碎裂,呈现凋亡样改变;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较川芎嗪更能明显改善神经细胞损伤和细胞核的凋亡现象;   (2)低氧损伤后,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神经细胞LDH释放率明显增加,神经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增高,而丹参川芎嗪较川芎嗪能够更好地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率和ROS水平,抑制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增高;   (3)低氧损伤后,丹参川芎嗪较川芎嗪能够更明显地抑制Caspase-3的活化,使其活性降低;显著降低Bax蛋白水平,但未改变Bcl-2蛋白的表达,进而降低Bax/Bcl-2比值。改善神经细胞的凋亡状态;   (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较川芎嗪能够更显著地减轻L-Glu导致的神经细胞的形态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LDH活性;   (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川芎嗪均能明显减少L-Glu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降低Bax基因的表达,但未明显改变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了Bax/Bcl-2比值。   结论:   在体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通过抑制低氧损伤的神经细胞内Caspase-3的活化,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从而降低损伤的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和胞内LDH的释放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的增高,对缺血低氧损伤的神经细胞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汉代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同样地,在许多汉代的墓室顶部,也经常配置有刻绘日、月、星辰等表现“天文”的图像,并经常可见如二十八宿、北斗与帝车、东宫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