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冲突管理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突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存在人际、群际的互动,就有可能带来冲突。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由各种具体任务、具体目标各不相同的团体组成,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领域,其中教师之间的冲突是高校冲突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教师冲突管理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冲突管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普遍对组织冲突功能属性持片面认识。无论是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的学校管理者,他们普遍认为冲突是极为有害的,会妨碍学校的正确决策和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甚至认为冲突的出现是管理失败,组织崩溃的前兆。这些错误的理解要求我们必须对高校教师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为此,本文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探索高校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对冲突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2)正确评价冲突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影响。(3)对处理高校教师冲突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对教师的冲突进行研究发现:首先,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冲突是高校教师冲突中最为普遍也最为严重的冲突类型。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冲突双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包括:文化差异、认知差异、工作目标的差异等。此外,制度不完善、教师与行政人员存在职责不清等也是导致高校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产生冲突重要原因。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冲突会给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行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两者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同时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同时也有其积极的影响:(1)适度的冲突可以避免高校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2)适度的冲突有利于一些问题的解决。同时,本文对教师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教师与教师的冲突主要表现在:(1)心理上相互冲突(2)行为上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回避。产生这些冲突表现的原因包括:(1)教师之间存在学术观点差异(2)教师之间存在利益竞争(3)教师之间存在目标及价值观差异。其次,本文对教师个体内部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教师个体的内部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当教师内部冲突处理合理范围之内时,其会表现为对教师工作的激励和促进。(2)但有的教师在面对个体的内部冲突时,会受到自身性格或冲突大小程度的影响,而选择被动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下降,或消极应对等表现形式。再次,本文对高校教师冲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受管理观念中消极思想的影响、高校管理制度缺陷的负面作用导致了高校管理者对教师冲突的认识不全面,对教师冲突的应对策略不科学。最后,本文就高校教师的冲突管理的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管理者要想有效解决教师冲突,首先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冲突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健全冲突管理体制;再次要采取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人民的思想。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使中国走向了转型时期,中国呈现出一片新面貌,中国社会开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西方社会与各学界将高等教育质量与招生和经费问题并列为世界高等级教育改革的三大中心议题。许多高校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而作出的不懈努力,最终将高等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有关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择业效能感理论,通过调查问卷,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
笔者通过分析2010年拍出的被称为"最贵的雕塑"——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了解雕塑的空间感,并用中国意象空间思维理解贾科梅蒂雕塑,说明《行走的人》在西
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有力举措。在总结合同节水管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双线性系统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如工程、经济、生物、生态等领域,被认为是最接近于线性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对双线性系统的研究已历经了近半个世纪.
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校园文化由物质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冲击下,客户的金融消费习惯正在快速发生改变。金融科技向银行传统业务的持续、深入渗透,激发了客户对传统银
报纸
目的通过对长春市公办和民办高校护理专科生(简称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对比分析公办和民办高校护生职业生涯规划异同及可能的原因,探讨长春市公办和民办高校护生职业
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电价改革已成为最瞩目的话题。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电力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结构的变化,现行电价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通过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