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由于结构灵活多变、制膜容易、成本低、可降解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该类化合物中的有机阳离子组分通常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响应,从而引起结构相变,并伴随着发生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质的响应,因而这类材料可以作为多功能材料应用到存储、开关、传感、能量转换等各种领域中[1-5]。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通过以环胺类化合物为有机阳离子,四面体酸(如HClO4、HBF4、HReO4)为无机阴离子合成一系列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并研究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第一部分主要研究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与高氯酸以不同摩尔比进行制备并得到其相应的晶体,分别研究它们的可逆相变及铁电性质。利用cyclen和高氯酸在甲醇溶液中分别以不同的摩尔比合成晶体[C8N4H21(ClO4)](1),[C8N4H22(ClO4)2](2),[C8N4H23(ClO4)3](3),[C8N4H24(ClO4)4](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二阶非线性光学测试发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相变温度分别为259 K,309 K,352 K,化合物4没有发生可逆相变。通过变温单晶进一步证实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相变是由化合物中有机胺阳离子和无机酸阴离子有序-无序转变引起的。第二部分主要引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作为大环化合物,分别与高铼酸以 1:2,1:3 合成晶体[C8N4H22(ReO4)2](5),[C8N4H23(ReO4)3](6)。通过单晶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仪,二阶非线性光学(SHG)研究化合物5,6的相变性质,介电性质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变温介电常数测定发现化合物5的相变点为324K,化合物6没有发生可逆相变和无介电异常。第三部分主要研究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与四氟硼酸分别以1:1,1:2,1:3 比例合成[C8N4H230(BF4)](7),[C8N4H22(BF4)2](8),[C8N4H23(BF4)3](9)。通过单晶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测试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测试(SHG),发现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都具有可逆相变和介电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