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胺+四面体酸有机无机杂化分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由于结构灵活多变、制膜容易、成本低、可降解等优点,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该类化合物中的有机阳离子组分通常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响应,从而引起结构相变,并伴随着发生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质的响应,因而这类材料可以作为多功能材料应用到存储、开关、传感、能量转换等各种领域中[1-5]。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通过以环胺类化合物为有机阳离子,四面体酸(如HClO4、HBF4、HReO4)为无机阴离子合成一系列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并研究这些化合物的性质。第一部分主要研究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与高氯酸以不同摩尔比进行制备并得到其相应的晶体,分别研究它们的可逆相变及铁电性质。利用cyclen和高氯酸在甲醇溶液中分别以不同的摩尔比合成晶体[C8N4H21(ClO4)](1),[C8N4H22(ClO4)2](2),[C8N4H23(ClO4)3](3),[C8N4H24(ClO4)4](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二阶非线性光学测试发现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的相变温度分别为259 K,309 K,352 K,化合物4没有发生可逆相变。通过变温单晶进一步证实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相变是由化合物中有机胺阳离子和无机酸阴离子有序-无序转变引起的。第二部分主要引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作为大环化合物,分别与高铼酸以 1:2,1:3 合成晶体[C8N4H22(ReO4)2](5),[C8N4H23(ReO4)3](6)。通过单晶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仪,二阶非线性光学(SHG)研究化合物5,6的相变性质,介电性质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变温介电常数测定发现化合物5的相变点为324K,化合物6没有发生可逆相变和无介电异常。第三部分主要研究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与四氟硼酸分别以1:1,1:2,1:3 比例合成[C8N4H230(BF4)](7),[C8N4H22(BF4)2](8),[C8N4H23(BF4)3](9)。通过单晶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介电测试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测试(SHG),发现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都具有可逆相变和介电性质。
其他文献
蜕膜化反应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蜕膜化缺陷可能导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着床前的胚胎由内细胞团和滋养细胞组成,滋养细胞产生的旁分泌信号调节着蜕膜化过程,内细胞团可以
昆虫是自然界中数目最多的动物,主要得益于其多种多样的生存与变态方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通过幼虫的数次蜕皮、幼虫到蛹及蛹到成虫的变态,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大规模开发大型水电站、新建大中型化工厂等建设项目和西电东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通常需要进行重型和大型设备的
本文通过研究土默特右旗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现状,探讨农村金融因素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寻各类金融服务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再通过
杂化光致变色材料具有独特的光敏性质和可逆的变色行为,能够与光、电、磁等物理性质耦合产生新的功能,在新型智能材料领域备受关注。本论文分别从以氢键和配位键构筑的杂化材
树脂导光水泥基材料(Resin light conductive cementitious materials,RLCCM)是以自密实水泥砂浆为基体,植入透明树脂作为导光组分而制备的具有透光显影、采光节能作用的有机
《刑法修正案九》中针对贪污受贿犯罪纳入了“终身监禁”这一全新的名词,并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对其适用条件进行了阐述限制。本文以修正后的《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为根据,结合
分布式计算环境中所处理的执行事件大多由不同信息源所产生,并具有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和分布不均等特征。但是对于同一信息源产生的事件组,事件与事件间大多存在顺序约束的关系,使用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DAG)可以准确模拟具有依赖关系的计算机任务在分布式环境中的处理流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物理系统、CPS分布式系统和DAG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之后对现有的相关经典DA
作为有机质早期成岩作用中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铁的氧化还原是影响磷迁移转化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尤其是厌氧环境中微生物对铁的异化还原作用。本文构建了上覆水-孔隙水-沉积柱芯
背景:黑色素瘤(melanoma)是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而恶性黑素瘤细胞对化学疗法的抵抗,预示着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效果。造成黑色素瘤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