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研究——基于少先队员身份认同的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83436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仪式,这种发生在特定场合的标准化、不断重复的社会行为,承载着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意义。不管是在追求心灵寄托的宗教领域里,还是在谋求现世安稳的世俗生活中,仪式作为集体公共生活的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少先队仪式是少先队组织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礼仪符号聚合而形成,并通过展演形式来表达少先队组织核心价值观念的行为系统。它是少先队组织特有的一种集体礼仪。学校中的少先队仪式教育凭借其形象化、集体性的特征,在培养和强化少先队员身份认同,推进组织成员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少先队员身份认同意识淡薄,伴随着组织身份的责任感和光荣感逐渐消失;学校德育工作的覆盖导致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缺位。这对于肩负着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重任的少先队组织来说,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以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依据,立足于少先队员身份认同进行仪式教育研究。以培养和强化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为目标,提升少先队仪式教育效果。这对于少先队学科和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拓展了少先队教育的研究内容并丰富了仪式教育的相关研究;实践上对于指导和改善学校的少先队教育工作,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研究者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开展自己的研究。首先,经过文献综述,初步了解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研究现状,逐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探究少先队仪式教育。其次,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来了解少先队组织仪式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对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在取得部分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以下问题: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丧失,少先队符号意义的忽视,实践活动的形式化倾向。再次,着眼于小学阶段少先队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本研究认为儿童观念的误读,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少先队荣誉文化的缺失是导致少先队仪式教育整体效果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最后,依托互动仪式链理论,以互动仪式的组成要素为基础,反思当前的少先队仪式教育。从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少先队活动过程和少先队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寻找对策,来优化少先队仪式教育并提升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具体而言,通过转变儿童观念和少先队管理方式,正视少先队员主体地位;强调持续的反馈强化和共享的情感状态,关注少先队活动过程;通过少先队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和开发活动课程,实现少先队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落实少先队文化建设。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儿童的角色知识属于儿童社会认知的范畴,角色知识是儿童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保证。研究发现,儿童在2岁时就已具备了一些性别成见知识,初步形成一些性别角色知识。在儿童的人际
针对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结合实践提出针对性策略,以资借鉴。 Aiming a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
期刊
复杂场景,也称为自然场景,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视觉对象。针对复杂场景主旨提取机制的研究是理解人类认知机制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场景主旨提取机制有物体说、物体关系说和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师数量急速上升,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所有教师的培训与发展需求。要提高高校教师水平,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在我国高校中引入“教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