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绵粉蚧在温室水生蔬菜上的发生动态

来源 :华中三省(湖南、湖北、河南)昆虫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生物,2012年在湖北武汉地区首次发现对水生蔬菜造成为害。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方法,对扶桑绵粉蚧在各类水生蔬菜上进行调查,了解扶桑绵粉蚧的发生动态,明确其发生规律和为害,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群密度中等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对水芹、慈姑、蕹菜等寄主植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而对茭白、蒲菜、莼菜、菱角等寄主的选择性相对较差;水芹上扶桑绵粉蚧实验种群最早出现在3月29日,从6月上旬开始,寄主范围逐渐开始扩大,逐渐在慈姑、蕹菜、藕、芋头、荸荠等其他寄主上出现。扶桑绵粉蚧若虫种群数量在水芹上7月25日达到高峰,虫口密度为2604头/百株,而在蕹菜和慈姑上8月1日达到高峰,虫口密度分别为3787头/百株、2900头/百株,随后若虫数量逐渐下降。
其他文献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借助颜色识别软件测量了相同饲料条件下,甜菜夜蛾各龄幼虫不同体长和不同体位电子照片的R(红)、G(绿)、B(蓝)和L(明度)4个体色指标值,并定量分析了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幼虫体色多变,且具有复杂的花纹.从外表上易与其他害虫混淆,造成误判和误鉴,从而延误了有效的防治时机,造成斜纹夜蛾的暴发.通过在不同湿度条件下饲养斜纹夜蛾幼虫,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艺术的界限和外延越来越宽广,丰富性和多样化程度空前,当代艺术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新兴艺术门类,以其观念的突破性和形式的
摘 要:大型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可以提升举办地的品牌形象并促进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在举办地的区域建设中发rn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一次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行
  为了初步掌握湖南省油茶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于2011 ~2013年采用路线调查法,对我省主要油茶分布县(市、区)油茶病虫害进行了实地调查。记录我省油茶病害29种,以油茶炭疽病(
会议
期刊
本试验通过比较采自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斜纹夜蛾幼虫的体色,并通过室内用不同饲料的饲养,观察记录各幼虫个体不同发育日龄体色变化的过程,研究分析了斜纹夜蛾幼虫个体间以
会议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桑天牛(Apriona germar)胚胎发育过程中多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桑天牛胚胎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等多胺的含量随着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eeus)俗称面包虫,幼虫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目前主要以麦麸作饲养进行规模化饲养,但成本较高,因此人们一直力图寻求更便宜的替代饲料以降
会议
  试验采用了10种不同颜色的色板,对茶园中主要害虫进行了诱集试验,统计各类害虫发生动态,并分析不同色板对害虫的诱集效果。其中黄色色板对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