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来源 :2018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him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背景下,从当前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工作重要性出发,找出师生关系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策略以及运用策略的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指出传统学校需要有新思维去应对新时代的新变化,即让学生通晓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未来教育应走向启发学生多元智慧、陶冶学生健康心灵、成立家长学堂的新路向.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9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一大热点话题.目前国家大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等时间表、路线图呼之欲出,教育融合创新将
文章简要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现有基础与特点,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阶段,提出了变革思想观念,研究制定《广东省学校条例》,加强政府合作,大力支持中小学制度创新,设立湾区教师发展中心、湾区教育发展基金,建立湾区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湾区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制度、湾区联合研究制度、湾区教育统计与公告制度十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制度变革的建议.
茂名教育要依托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引领,做好自身的快速发展.向东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借翼大湾区,开展多种联建方式的地区融合创新,促进教育多元特色均衡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尽快完善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自从国家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纵观国外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民办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东民办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加强党建、落实分类管理政策、分类制定准入标准、分类健全扶持政策、分类完善治理方式、加强监管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推进广东民办教育高端优质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建设已然提升到了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产学研合作是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知识创新模式,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系统得以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产学研合作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内知识信息流通、产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知识耦合模型,并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动态博弈分析,通过博弈树分析比较产学研双方的收益值
本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具有“全”“中”“专”“实”“新”五个特征,并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应从更新观念、合理定位,坚持问题导向,逐步构建新型教育智库平台,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加强大湾区教育智库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大湾区建设,教育智库要明确服务教育决策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服务大湾区教育决策功能,服务大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功能,确立明确的发展战略,集聚资源建立协同创新的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联盟,建设高素质、国际化的教育科研人才队伍,建立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资源平台,形成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完善制度建设等,保障大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又一重大宏观发展战略,随着湾区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研究湾区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和交叉平台纷纷成立.国务院牵头主持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即将发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组副组长王福强在《把教育合作作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先领域》一文中认为:三地教育领域合作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鉴于此,大湾区内教育智库要利用这个契机联手建立“粤港澳大湾区
我国教育评估机构萌芽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形成于当代,教育评估机构体系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大致上经历了由行政控制到渐渐中立、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应当打造粤港澳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共同体,从指标体系、数据平台、专家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共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