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PAQ的亚低温干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2015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四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f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亚低温(MIH)干预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为TBI后MIH干预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应用电子控制性皮质撞击仪(eCCI-6.3),对SD大鼠顶叶大脑皮质区分别进行打击速率5 m/s、打击时间200 ms、打击深度2mm的精确撞击.实验设定:假手术(Shan)组打开骨窗但不行撞击)Sham+MIH组、TBI组、TBI+MIH组(致伤即刻给予亚低温33℃干预12 h).致伤24 h后处死大鼠,收集损伤部位脑组织,等量混合同组内标本,应用iTRAQ技术定量分析TBI和MIH干预后脑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共鉴定出蛋白质2135个,其中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质有19个,包括14个上调蛋白和5个下调蛋白.GO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损伤修复、血小板活化以及组织再生生物过程.其中,Dnph1分子下调最高为3倍;Dsp分子下调最显著为5倍.结论 TBI后有多种蛋白质表达异常,而MIH可有效恢复部分蛋白的异常表达,其中Dnph1、Skp1及Dsp的变化可能参与了MIH干预TBI的分子机制,为TBI后利用MIH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和评价颅底硬脑膜切口策略在重型颅脑外伤术中预防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价值。方法 对连续21例脑内血肿型外伤性脑肿胀患者,采用额底或颞底硬脑膜切口,先清除部分血肿
颅脑创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颅脑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损伤程度评价,也有助于颅脑创伤的治疗方案调整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迄今为止,虽然有文献报道的颅志物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ICP监测对及时采取手术等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 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本院43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ICP监测患者的临床
  背景 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增高可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并影响患者预后,甘露醇及高渗盐水已被用于降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的治疗中,但目前还不清楚哪一个更有疗效。目的 比较高渗
会议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胶质反应与继发性轴索损伤、轴突再生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而且DAI后一些特异性生化标志物可以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的研
会议
  目的 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观察A β表达的变化情况,探索救治颅脑创伤的新方法。方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入
会议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其病变部位特殊,患者病情复杂,死亡率较高,内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生存及神经功能有极大的影响.本研究回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渗透压变化与患者生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亚急性附壁血栓自溶的机制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2例(一例经过动脉溶栓治疗,一例为静脉溶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