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歌鸲繁殖生态初报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4-7月,在陕西佛坪对黑喉歌鸲(Lusciniaobscura)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对2个巢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黑喉歌鸲5月初迁来佛坪进行繁殖,营巢于竹林边缘小陡坡上的天然土洞中(坡度72.5°±12.5°),洞口与地面垂直并略向上倾斜,洞内基本水平.洞口高(18.06±2.19) cm,洞深(18.52±0.61) cm.洞口距地面高度(67.50±12.50)cm.巢位于洞内,巢口向上呈杯状,由竹叶、枯草、苔藓等编制而成,巢下垫有枯叶、干草等.巢外径长(100.37±4.00) mm,巢外径宽,(97.08±5.22) mm,巢内径长(68.62±1.69) mm,巢内径宽(64.81±0.74) mm,巢深(36.07±0.30) mm.平均窝卵数(5±0.00)枚,卵重(1.91±0.05)g,卵长径(18.37±0.08) mm,卵短径(13.95±0.15) mm.孵化期12-13天,平均孵化率为60%,巢雏成活率为50%,育雏期11天.雏鸟的体重、体长的生长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竹林密度,海拔高度是制约黑喉歌鸲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生境斑块及其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双重影响,而城市发展增强了生境的异质性和隔离度,从而加大了斑块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力度.传统的研究方法局限于斑块尺度的生境特征,无法处理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城市生境的景观格局,为定量化研究城市鸟类群落分布与景观特征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但是,生态格局与景观研究中的空间尺度密切相关,什么是最优空间
世界范围急剧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重要的关注点.虽然城市化被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物种已逐渐适应城市化进程并成功在城市中定居.乌鸫(Turdus merula)以前是典型的隐居性森林鸟类,但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乌鸫种群在许多行为和生态方面都做了调整,比如延长繁殖时间、
对鸟类亲子关系的研究是现今鸟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晚成鸟中子代乞食与亲本递食关系的研究为探索动物社会关系进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山噪鹛(Garrulax davidi)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画眉亚科(Timaliinae)、噪鹛属(Garrulax),是中国特有鸟种,也是中国噪鹛属中分布范围最北的鸟种.于2011年-2012年对位
将15种鹤类的COI,cytb和12S rRNA序列及三者综合数据分别利用NJ法、ME法及ML法,采用K-2和MCL模型,以东方白鹤为外群,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方法得到的系统树,除置信度不同外,拓扑结构基本一致(ML法的K-2模型建树效果不理想),但不同序列之间的结果有所不同。其中COI的系统树拓扑结构与三者综合数据得到的基本一致:其结果均显示,黑冠鹤和灰冠鹤最先分化出来,然后是白鹤
已有研究表明黑眉长尾山雀和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A.fuliginosus)的种间线粒体遗传距离很小,甚至小于一些长尾山雀的种内遗传距离.通常情况下,造成种间遗传距离偏小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的谱系分化和基因渐渗.区分两者较为困难,因为它们能产生相似的遗传信号.本研究结合多遗传标记和IM (isolation-with-migration)溯祖模型,探讨导致两种长尾山雀
生境片段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因为生境面积的减少会导致物种丰富度的快速下降,而隔离度的增加会导致斑块中剩留种群的灭绝风险增加.由生境片段化引起的物种多样性丧失一直得到广泛的研究,而有关片段化对功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却知之甚少.鉴于此,对千岛湖41个陆桥岛屿斑块中鸟类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岛屿面积和隔离度梯度下鸟类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模式(本研究采用近期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功能
近年来由电子废弃物不当拆解所造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问题.鸟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而POPs对鸟类的影响多集中在个别物种的毒理学分析,且POPs在鸟体内的富集具栖息地、食性、年龄差异等特点,区域范围不同鸟种对POPs的响应模式缺乏研究.本研究以珠三角某电子垃圾二次拆解污染源暴露区、毗邻区、以及位于北江上游对照区的鸟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鸟种在种群、功能团和群落结
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给其动物宿主的免疫系统施加了很强的选择压力,促使与宿主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产生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因此,阐明动物免疫系统进化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Toll样受体基因家族(Toll-like receptor (TLR) gene family)成员在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并激发先天性免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野生动物Toll样受体基因在种间和种内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