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G移动通信的商用前景及D2D技术综述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研究生IT创新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上已经确定了5G的发展期望和需求,如何把现有技术及未来发展的新兴技术进行结合以完成将5G网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发展目标.面向即将到来的5G网络的设备发展,总结5G的技术理念、应用前景以及用户终端对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重点分析5G网络在无线通信设备方面发展前景的一些关键技术,而D2D(device-to-device)近场通讯技术也是5G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有关D2D通信技术的基本理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5G网络近年在中国的发展,所存在的某些隐含技术问题.在D2D技术发展基础上,宽带无线基础使用的资源和频谱效率也被逐渐提高,基于对未来的展望,提出了以D2D技术为基础的5G+互联网架构,其主体为分散式结构其计算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加。D2D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该网络架构具有超强的承载和通信能力,得以满足网络大规模网络需求及发展。同时为了适应未来通信网络速率高速的发展趋势,高度灵活性及环保节能也应该成为5G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实现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应力锥的位置对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易被设计人员忽视,试验发现应力锥的位置对电缆终端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冲击电压作用时影响更甚.针对该现象,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计算了不同应力锥位置的110kV的电缆终端电场分布情况,证明应力锥的位置对套管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提醒设计人员应力锥在套管中的位置不可忽视.
电缆处于停电状态时,监测相对困难且被盗窃可能性大,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防盗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传播特性的停电电缆的防盗与定位方法.首先理论分析了常见电缆故障类型(包括低阻、断线)时低压脉冲在电缆中的传播特性,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其次,针对低压脉冲在电缆被盗和低阻故障时的传播波形在幅值和极性上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限定阈值法和反射脉冲特性的电缆被盗识别策略.最后,开展了电缆
珠海横琴新区为中央规划的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新区,根据横琴新区建设规划,新区内建设综合管沟,本文深入地介绍了综合管沟内电力隧道中电缆设计、施工、及监控情况,综台分析了沿海地区电缆隧道运行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照现行标准、规范,探讨执行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及建议.经讨论分析,针对沿海地区电缆隧道,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应提高相关规范执行标准,明确管沟与管线产权不一致情况
为解决崇明三岛供电问题,将长距离220kV电缆借道沪崇苏市政隧道敷设.利用有限元方法建模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电缆通道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沪崇苏市政隧道搭载高压电力电缆,电缆发热引起的温升是安全的.
本文对北京地区范围内高压电缆隧道的区域分布、结构特点、建设年代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同时针对现状可能造成隧道灾害的风险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别隧道灾害给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本文通过对大连220kV华昌变电站电缆隧道出现渗漏水及底板隆起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后,先后采用了更换底板和破除底板后套衬的维修加固方案,实践证明,两种方案都是可行的,可为同类的隧道病害整治提供相关经验.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电力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普及.电力电缆隧道长度不断增加,使得在线监测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电力电缆的运行状态、隧道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潜在的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的发现故隙并选行检修,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鉴于此,本文对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电力电缆隧道综合监控系统应用技术进行研究,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为了分析和评估500kV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线路的绝缘状况并开展电缆绝缘诊断,基于超高压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机理和局部放电信号衰减特性,首次提出了应用分布式局部放电监测技术进行500kV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的新模式.实践中发现有3种现场局部放电提取信号方式可以满足500kV电力电缆在线监测的实际需要.通过采用分布式时频分析技术,有效地解决了500kV电力电缆绝缘缺陷的识别问题,提高了绝缘缺陷定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起GIS电缆终端典型局放异常事例,介绍了采用高频、特高频等局放检测手段对局放源进行初步定位,利用高速采集示波器通过读取脉冲时延的方法对局放源进行精确定位,并在实验室对局放检测与定位结果进行了验证,最终应用CT扫描的方法准确的查找到GIS电缆终端存在的气腔缺陷.
在电缆中间接头设置了主绝缘横向、切向划伤、残留导电颗粒、应力管安装错位、连接管尖端等五种缺陷,分别采用OWTS进行了局放试验,研究了振荡波局放测试技术对中间接头缺陷检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振荡波局放测试技术能够很好地检测电缆中间接头的缺陷,终瑞缺陷还须结合其它检测方法:当起始放电电压在0.9~1.0U0,且中间接头局放最大于100pC时,可作为新制作中间接头存在缺陷的判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