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解剖结构特点与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实验动物为25只正常新西兰白兔,切取5只兔耳全层组织,取材部位为兔耳腹侧长轴中线两侧上、中、下6处,总计60份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20只兔40只耳,每只耳各建立直径为8mm的全层皮肤缺损6个,总计240个皮肤缺损区,随机分为四组:去除软骨膜剥痂组(A组),去除软骨膜非剥痂组(B组),保留软骨膜剥痂组(C组),保留软骨膜非剥痂组(D组),每组为60个创面,连续观察创面愈合以及瘢痕增生情况3个月,分别于手术后4、8周留取瘢痕组织行病理检查和测量瘢痕增生指数. 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正常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不一致;建立兔耳瘢痕模型,应选择在双侧兔耳腹侧内侧缘中、下部位;创伤深度以破坏软骨膜为宜;术后剥痂可促进创面愈合,不利于瘢痕形成与增生. 结论:兔耳的解剖特点与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有密切关系,手术部位的选择、创伤的深度、术后的处理影响瘢痕的增生程度,可以成功的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缺失对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化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 方法:取GMCSF基因缺失小鼠(GMCSF-/-)和野生小鼠(WT)各30只,
会议
目的:研究人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内神经分布、血供模式及肌肉结构.探讨将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神经和血管支配肌肉束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切取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
会议
该文介绍了利用CO2激光治疗口腔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并根据治疗效果讨论了CO2激光治疗血管瘤的优越性.
X线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要参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主要讨论了X线电视图像清晰度、对比度和灵敏度等与入射X线剂量、设备部件等之间的关系以及改进图像质量的方法.同时也对其
目的:探讨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技术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 方法:用DispaseII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制备改良的
会议
双波长(1.064μM、0.532μM)军用防激光致盲镜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对于1.064μM的激光,脉宽为10NS、重复频率为1HZ时,此防护镜能有效地防护能量密度为480J?CM-2激光的连续射击
目的:试图研究BQ123对大鼠任意皮瓣的存活是否有影响。 方法:清洁级SD大鼠背部肉膜下形成任意皮瓣,分用药组和对照组。测皮瓣存活率,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检查,使用激光多谱勒
会议
目的: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AChR)分布数量的变化以及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 方法:以正常SD大鼠股薄肌
会议
目的 明确大鼠股薄肌游离移植后终板区神经源性聚集蛋白(agrin)的分布变化规律.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正常肌肉和移植术后大鼠股薄肌终板区神经源性agrin的分布变化.结果在正常神经支配肌肉的运动终板区表达低水平的神经源性agrin,肌肉移植后早期神经源性agrin明显减少,但并未完全消失,术后10周起逐渐恢复,到30周时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
会议
目的:揭示前臂骨骼肌肌亚部的形态学特征及肌构筑、肌梭密度及肌纤维类型等生理功能特性特点。探讨肌肉亚部化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肌亚部移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为自体骨骼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