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发射信号主频的巷道岩爆碎屑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002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岩爆试验监测到的声发射波形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提取岩爆声发射信号主频,分析岩爆过程声发射信号主频演化规律。从岩爆声发射信号主频的角度,探讨岩爆碎屑破碎特征,提出了基于声发射信号主频的巷道岩爆碎屑破碎程度评价方法。最后,通过筛分法对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岩爆碎屑破碎程度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信号主频可以作为评价岩爆碎屑破碎程度的参量,岩爆声发射信号主频和弹射碎屑破碎程度呈正比,岩爆过程声发射信号主频越小,岩爆过程弹射碎屑的破碎程度越小,碎屑中粒径和体积较大的碎片越多。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爆过程声发射信号主频降低,岩爆碎屑的破碎程度降低,弹射碎屑中粒径大的碎片增多。试验结果为岩爆碎屑特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
其他文献
规范中确定边坡坡率允许值的查图表设计法,本质上是种工程类比法,具有安全系数不明确、不能满足结构验算裂缝及变形等功能需求、不能正确反映荷载变异等因素影响等明显缺点,已不满足现代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的需要,完全可以采用更先进的设计方法替代。
基于离散元颗粒流程序PFC,建立了考虑注浆粘结强度的单一锯齿状结构面的数值模型。采用SJ 模型对结构面进行表征,消除了传统方法中颗粒单元几何轮廓对结构面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大幅提高了模拟的准确性。分别对结构面无粘接强度以及有粘结强度时的剪切特性及破坏模式开展数值分析,获得了不同法向荷载下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以及相应的裂纹增长曲线,分析了粘结力与摩擦力的耦合效应以及微观裂纹扩展对结构面剪切特性的影响
结合实际工程,利用现行的有限差分法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实际基坑的桩锚组合支护模型,通过对不同开挖阶段的冠梁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桩身水平位移及桩身弯矩的研究,得出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冠梁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逐步增大,且离基坑阴角附近变化较小,距离阴角越远,变化越大,呈现明显的空间效应;桩身最大位移出现在0.8 倍基坑深度处,沿深度方向也呈现明显的空间效应;在施工开挖的过程中,桩身存在正负弯矩,且
高温地热开发、高放核废料深层地下处置、煤炭地下气化等工程均涉及高温环境下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问题。本文以闪长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量测岩样高温前后的体积与质量,得出温度对其块体密度的影响关系;并结合文献数据,综合分析高温对岩石块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00℃内减小幅度较小;②岩石密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存一门槛温度,小于此温度时,密度基本不变化,高于此温度时,
在全面分析地下结构岩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对岩体稳定性分级影响的模糊性和影响因素的层次性特点,利用模糊数学相关理论,建立地下结构岩体稳定性分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然后,解决有关模糊评判隶属度与常权向量确定方法及其运算规则等问题,从而建立地下结构岩体稳定性分级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同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
核安全级水工廊道作为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水工廊道的纵向长度远大于横向尺寸,地基条件要求极高。强震时构筑物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引入抗震性能好的加固地基是核安全级水工廊道安全的保障。文章以广东省某核电站水工廊道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工廊道-桩-土结构体系的三维动力响应模型,采用APDL 语言实现合成地震动时程及桩基动力等效边界的施加,实现不同工况下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其结果显示:纵向桩间距对体系
岩溶强发育区地下工程建设及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开采,经常需要对强含水层进行注浆改造,因含水层发育规模巨大,注浆材料用量动辄数万吨.充分利用地下工程址区厂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基于无机复合改性原理,研发了一种新型无机注浆材料.通过室内试验,筛选获得了新型材料体系的最佳组分配比;测试不同组份配比条件下材料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渗透系数等宏观力学性能,并结合注浆工程需求进行了优选;采用XRD、SEM 等微观分
文章介绍了爆破减震缓冲垫,成功应用在煤矿井下巷道、隧道地下工程、露天矿山及水电站边坡工程爆破开挖的生产实践,不仅可以避免对炮孔半周边岩体产生大量裂缝而且可以避免由于多次爆破震动、对边坡岩体及地下硐室围岩产生的累积损伤,使其受到的爆炸冲击荷载低于岩体破坏的门槛(阈)值,大幅度提高岩体边坡及围岩的稳定性并可以提高边坡稳定角度,半孔率可达到95%以上。爆破减震缓冲垫可用于岩体工程减震防灾。
盐岩的损伤自愈合特性是盐穴作为能源储库及废物处置场所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为了探明盐岩的损伤愈合微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电镜扫描装置,结合金属裂纹愈合与晶体学相关理论,研究了损伤盐岩在一定条件下的愈合结构的辨识特征、结构分布特征与形貌特征。试验发现:盐岩愈合效果主要受到结晶基础物质供给能力的影响,盐岩裂纹愈合过程中水与温度对结晶基础物质运移的作用,是盐岩愈合的主要机制;盐岩愈合结构形成过程可分为晶体
注热开采煤层气是是抽采煤层气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论分析表明,温度场的分布是影响煤层气吸附、解吸、渗流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微波加热煤岩的可行性以及其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微波加热煤体.模拟的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的功率直接影响温度场的数值变化.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煤岩样本最低温度值和最高温度值大幅提高,同时煤岩样本整体温度差增大.用于工业加热的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