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九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进行研究。 方法:以几种不同的第二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并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结果: 研究发现PEG的电泳表观分子量大于其实际值,修饰条件中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时间和温度影响甚微。 结论: 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做为rhIFNα-1b的修饰剂,优化了修饰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特异性鉴定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方法:目前国际上已经完成结核分枝杆菌H37Rv、牛型分枝杆菌和卡介菌巴斯德株的全基因组测序。与H37Rv毒株进行比较,BCG菌株可以得到16个长度1903-12733 bps(碱基对)不等的缺失区域(Regions of Difference),这些区域被依次命名为RD1-RD16。这16个缺失区域中,RD1是一个很特殊的片段,它存在于所有有毒分枝杆菌中,
结核杆菌分泌性蛋白ESAT-6和CFP-10在结构及功能上具有关联并且都具有T细胞表位,是有潜力的新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应用重组病毒载体PVX,本研究在烟草及番茄植株中表达了ESAT-6和CFP-10蛋白。同时还构建表达了一组融合蛋白,在表达蛋白的氨基端引入了Hus6-Gly,便于该蛋白的分离鉴定;羧基端融合表达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片段,便于表达蛋白的观测。试验结果显示,非融合表达的蛋
选择我国狂犬病高发病(湖南、贵州)、低发病(江苏、武汉)和无狂犬病报告(沈阳)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开展针对家养犬、猫和啮齿类动物以及蝙蝠等野生动物中的狂犬病病毒带毒率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抗原型别,基因变异以及与现行疫苗是否匹配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病毒分离结果显示,我国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动物为犬,犬总带毒率为2.56%。犬中狂犬病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监测点达到20.0%;啮齿类动物及蝙
目的:建立定量PCR方法监测外源基因在不同重组痘苗代次中的稳定性。方法:裂解法提取八个代次插入有HIV基因的重组痘苗DNA,用定量PCR的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研究不同代次基因组中插入的外源基因与痘苗基因组的数量关系。结果: 绝对和相对定量方法均证明,在传代过程中,重组痘苗中的外源基因有缺失现象。结论: 建立的定量PCR方法可以特异、定量的分析外源基因在重组痘苗中的稳定性。
目的:分析中国狂犬病毒街毒的遗传学特征,了解中国狂犬病毒的流行株与中国人用、兽用狂犬病疫苗株的在G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为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初步科学依据。方法:在1985-2006年间,本实验室从全国各地共分离到46株街毒株,其中从犬脑中分离到41株,人脑中分离到4株,鹿脑中1株。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样品提取RNA,反转录后特异性扩增病毒G基因序列,测序后
本实验提取了破伤风梭状杆菌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出C段DNA,以pThioHisA为载体克隆至大肠杆菌BL21中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检测了生物活性,制备了兔多抗并进行了小鼠免疫原性实验,为进一步制备基因重组破伤风类毒素C部分破伤风亚单位疫苗和用基因重组破伤风类毒素C部分为载体制备细菌类多糖结合疫苗奠定了基础。
目的:用提取的贴壁因子处理细胞培养板(瓶等),细胞在此种板中生长能更好地黏附与贴壁,为细胞培养提供优质、经济的耗材。方法:用经亲和层析方法从牛血清或粗提后的牛血浆中提取的牛纤维连接蛋白(牛FN)包被细胞培养板,并用于培养贴壁细胞,考核细胞的形态、贴壁率、生长速率及克隆形成等指标,同时与某一国际优质品牌细胞培养板做平行对照实验。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细胞在两种培养板中生长,其形态基本一致;贴壁率:M
目的:对麻疹病毒L4株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为了解其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及研究开发麻疹病毒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麻疹病毒L4株毒种接种于CEC细胞,传代培养及鉴定合格后,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进行分段RT-PCR扩增,并将PCR产物精制后测序分析。结果: 成功测出麻疹病毒L4株15894 bp全基因组序列,并于2004年10月被NCBI基因库收录,编号AY730614。结论
目的:对长春地区40名健康献血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系统(HPA1~5,15)基因进行检测,其HPA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人群进行比较。方法:碘化钾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P技术对40名健康献血者HPA1~5,15进行分型。结果: 长春HPA1~5,15系统中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2.5%,62.5%,63.75%,100%,75%,65%,HPA-1,4系统中均以a等位基因
本文对经毛细管电泳分离得到的PEG修饰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不同PEG修饰度的产物进行体内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通过与血小板升高阳性对照药物白介素-11(IL-11)的比较试验,检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单体和双体对环磷酰胺造成小鼠血小板减少的阻抗作用,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单体和双体血小板升高的药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