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屈趾长肌腱相关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足屈趾长肌腱在足踝部的相关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10具20侧,男8女2,显露跖趾关节平面至小腿下段踇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及相邻结构,研究相关解剖形态和结构以及与比邻结构的关系,记录牵拉拇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可屈伸足趾的范围和数量,研究在踝部将趾长屈肌腱远端缝合固定于踇长屈肌腱后,拇长屈肌腱替代屈趾功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持续对口冲洗引流治疗腰椎疾患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我院骨科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行腰椎后路手术423例,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13例,均为内固定手术,采用感染灶扩创、置管、闭合伤口、持续对口冲洗引流的方法,结合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统计分析切口愈合时间、置管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估疗效和优良率。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2月至2015年9月采用腹腔镜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11例18侧,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 32±10.6)岁;骨折分型按Tile分类:B2型3例,C1型7例,C3型1例;损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跌落伤2例,骑跨伤1例.平均伤后9天进行手术.
目的 骨肿瘤是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部分,发病率约为0.01%.骨肿瘤一般体积较大,侵袭范围较广,解剖部位复杂,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且一旦切除不彻底,便有较大复发的可能,所很难达到极为理想的手术要求.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置换术后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两组在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0人。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4年12月01日至2015年6月01日大连医科大学创伤骨科的 100 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等相似情况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否有差别。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新型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与传统下胫腓钩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下胫腓联合分离性损伤患者51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2组: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36.1±10.4)岁;采用传统下胫腓钩内固定治疗24例,男19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5.7±14.3)岁;记录
目的:探讨急诊一期使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固定治疗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2012年,对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急诊收治的12例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行急诊一期固定治疗,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8-48岁,平均37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3—10月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为试验组,以2015年5—12月 9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情绪反应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的心理情绪反应,并 比较两组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差异。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severe trauma for which no effective treatment is currently available.
目的 观察以踝臂指数值为依据的护理方案应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72 例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单号入对照组(36 例),双号入观察组(36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根据踝臂指数值设计专科护理方案,首先培训护理骨干,从制作健康教育小册子的知识点、踝臂指数检测方法、记录表格的设计和记录格式等方面予以培训,要求通过踝臂指数检测方法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