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方式的批评反应不同,此外,幼儿被批评后的反应模式与其心理理论有显著相关,年龄是影响心理理论的关键因素,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考察幼儿被批评后的反应模式是如何随年龄而发展变化的。因此,本研究旨在考察3-5岁中国幼儿对教师不同批评方式的反应模式。以137名3-5岁幼儿为被试,3岁组43人,4岁组48人,5岁组46人。使用Heyman,Dweck和Cain(1992)的实验范式,故事情景为:幼儿努力做一件事,但是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故事结尾有三种条件:个人取向批评、过程取向批评、无批评。每个年龄组的被试均被随机分配到三种条件,对幼儿的情绪体验、自我能力评价、对当前任务的坚持性得分进行3(年龄:3岁,4岁,5岁)×3(批评类型:个人取向,过程取向,无批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情绪体验方面,批评方式主效应显著(F(2,137)=10.25, p<0.001,η2=0.14),无批评组幼儿(8.01±0.51)比个人取向批评组(4.88±.50, p<0.001)和过程取向批评组(5.72±0.50, p=0.001)体验到更积极的情绪。在自我能力评价方面,年龄主效应显著(F(2,137)=4.17, p=0.018,η2=0.06),3岁幼儿对自我能力的评价(28.28±1.56)显著高于5岁组(22.14±1.51, p=0.006);批评方式主效应显著(F(2,137)=6.63, p=0.002,η2=0.09),无批评组幼儿的自我能力评价(29.06±1.54)显著高于个人取向批评组(21.33±1.51, p=0.001)和过程取向批评组(24.05±1.51, p=0.022)。在坚持性方面,年龄主效应显著(F(2,137)=14.52, p<0.01,η2=0.19),3岁幼儿的坚持性(0.64±0.11)显著低于4岁(1.31±0.11, p<0.01)和5岁(1.40±0.11, p<0.01);批评方式主效应显著(F(2,137)=4.91, p=0.009,η2=0.07),个人取向批评组(1.02±0.11, p=0.009)和过程取向批评组(0.94±0.11, p=0.002)的坚持性均显著低于无批评组(1.39±0.11)。总之,幼儿对两种批评方式均产生了消极的反应模式,且对两种批评方式的反应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批评后,幼儿对自我能力的评价下降;对当前事情的坚持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