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与菲、对硝基苯酚在碳质材料上竞争吸附研究

来源 :NCEC2019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环境中常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共存,了解碳质材料在多溶质体系中的吸附行为对于探究其在真实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可利用性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近年来,纳米CuO颗粒的广泛使用造成的环境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研究Cu不同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有关的潜在机制仍然很少。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化合物是一类环境激素,它们在塑料产业,化妆品行业以及农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土壤环境中被普遍检测到,浓度范围在0-157 mg/kg.
位於台灣省北部某工業區內一處工廠地下水受三氯乙烯(Trichloroethene,TCE)污染,場址污染調查所檢測出之最高地下水TCE濃度為3.65mg/L,評估場內地下水TCE之污染擴散影響範圍約4,000平方公尺,污染深度至第一阻水層(地表下~18m).
对降解微生物进行固定化处理能有效解决游离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适应性差的问题,但传统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如吸附法或包埋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保护作用有限或传质性能较差),极大地限制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
纳米颗粒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稻田等生态系统,对稻田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并可能会危及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周丛生物是在稻田土水界面大量存在的微生物聚集体,对稻田土水界面的物质迁移和转化有重要作用,其与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纳米颗粒在稻田土水界面的环境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其在整个稻田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近些年来最热点的碳纳米材料.GO尺寸分布广泛,大到微米级,小到几纳米(可称作石墨烯量子点GQD).
环境中纳米颗粒物(Nanoparticle,NPs)的赋存、行为及环境影响是当前环境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1]。沉积物作为水生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包括NPs)一个重要的汇,探明沉积物中NPs的赋存及环境影响对水环境中NPs的污染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污水排放量大,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0%,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成为环境的二次污染源,致使82%的江河湖泊、45%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1]。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广泛的应用于Cr(Ⅵ)污染水体的治理中,但纳米零价铁材料由于自身固有的特性,易发生团聚、钝化等现象,降低了其反应活性。
为了探究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在增强1,2,4-三氯苯去除中的作用,用1mol/L 的HCl,HF,NaOH,H2O2,HNO3和KMnO4对生物炭进行改性,比较了不同热解温度下的改性生物炭负载铁/钯纳米颗粒对1,2,4-三氯苯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