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加皮牵引结合四动五步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石膏加皮牵引结合四动五步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住我科的确诊为不稳定性挠骨远端骨折的患者99例,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石膏加皮牵引治疗,实验组采用石膏加皮牵引结合四动五步法治疗。平均治疗时间8周,平均随访14月。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腕关节功能等的变化,初步评价其疗效。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Context: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or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is a matter of concern after lumbar fusion.Whether the motion-preservation procedures could reduce the prevalen
目的探讨在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应用改良跟腱内侧切口避免皮肤坏死的临床意义,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对36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患者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2~54岁,平均38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
Objective With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to compare and to analys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adjacent segmental,including ROM,inter-vertebral disc stresses,facet joint pressures(FJPs),und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术合并Remplissage手术治疗中度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11年10月-2014年6月,应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术合并Remplissage手术治疗经三维CT检查确诊为中度骨缺损性复发性肩关节单向前脱位患者31例,均伴肱骨头中小型Hill-Sachs损伤,并是Engaging损伤。
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0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6例,累及椎体35椎。随机分为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
目的:探讨一期行自制输液接管负压引流+带蒂皮瓣修复在GustiloⅢ型骨折术后感染合并骨外露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在GustiloⅢ型骨折中,往往软组织损伤的程度非常重,急诊行骨折内固定或者外固定术后常合并骨外露及骨折术后感染,创面长期渗出经久不愈,甚至导致感染性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后果严重。
目的 探讨股骨中下段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和临床各种不同的固定及植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股骨中下段骨不连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平均40.5岁.横断型2例,斜型4例,螺旋型7,粉碎型10例,其中伴骨缺损者8例.开放性骨折18例,发生部位均在股骨中下段.
目的:探讨防范及应对老年患者误吸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预防性认识,从而有效的减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方法:误吸是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胃内容物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
目的:探讨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高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55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前后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很快恢复日常生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5).随访4-8个月,Cob
目的:探讨下胫腓韧带解剖重建的方法及其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①解剖成年猪的新鲜踝关节标本10例,研究其下胫腓韧带的解剖特点和踝关节的运动特点,比较其与人体踝关节的解剖相似性,建立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②研究下胫腓韧带解剖重建的骨道出入点,以及腓骨短肌腱的走行和固定方式.③研究下胫腓韧带解剖重建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及其生理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