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肠道功能的影响

来源 :山东省抗癌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第四届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hz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百普素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病人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68例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人,确诊急性放射性肠炎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百普素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于普通肠内营养(百普素),治疗组给于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所有病人治疗开始第1,7,14天分别空腹抽血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浓度并分别测定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组腹痛、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腹痛、腹胀、腹泻相比术后第7天P值分别是0.021、0.03、0.007;术后第14天的P值分别是0.017、0.016、0.003)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优于对照组(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卡方=9.875P=0.003),两组营养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病人,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提高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减少腹痛、腹胀的发生.
其他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肿瘤相关死亡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分子靶向治疗迅猛发展,但很多野生型基因的患者不能从中受益.目前免疫治疗
会议
  目的 探讨通过CT评价以125I粒子植入术对体外放射治疗失败的肺腺癌近期疗效,提高肺腺癌的预后.方法 搜集证实为肺腺癌,且经过体外放射治疗失败的病例39例,125I粒子植入术
会议
  Livin is a new and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s) family.Livin is high expressed in most human tumor cells, involved in apopt
会议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972例膀胱癌患者和与其性别、年龄匹
会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140例椎体转移瘤的162个椎体行PVP治疗,PVP在多层螺旋CT引导下进行,经椎弓根或椎体侧旁
会议
目的:探讨乳腺筋膜瓣在保乳成形术中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35例体型分类为中间型女性,术前及治疗后测量乳头到胸骨上窝距离、乳头到正中线距离并记录,术中
会议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并与肿瘤转移复发密切相关.高凝状态形成机制与肿瘤、肿瘤相关治疗、合并病等相关;其诊断指标主要有血小板、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伴有低危复发因素患者降低毒副反应的最佳处理方式. 方法:自2010年02月至2014年09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伴有1-2个低危不良预后
会议
目的:观察PET/CT指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用于治疗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经PET/CT全身扫描确定病变局限的铂类耐药复发性卵巢上皮癌36例,采取CT定
会议
目的:探讨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统计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间实施的67例在CME概念下腹腔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