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学生的学业表现备受关注,他们与西方国家学生动机模式的异同也成为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利用跨国PISA数据(2009),以了解东西方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简单来说,PISA(2009)由OECD主持,2009年共65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上海、香港及澳门也各有5000多名具代表性的学童参加。学生除了接受语文(阅读)、数学及科学能力测试外,也填答一份包含个人背景及学习态度、动机等项目的问卷。在第一部分的研究,我们选取了一些成绩卓越的西方国家(芬兰、加拿大等)与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国家比较(上海、香港、澳门等)。分析显示,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学业策略(总结、背诵等)、对学校的态度等因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东西方并无重大差异。在控制了其它相关背景因素(如性别等)后,学业兴趣越高的学生,成绩表现越佳;在西方国家,beta值为.35(芬兰)和.33(加拿大)。上海(.21)及香港(.26)则略低。也即是说,中国更多学生,无论这些科目是否对有兴趣,成绩仍然表现甚好。亚洲学生可能相对较少以兴趣驱动去学习。部分地区的家长也填答一份问卷,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一些成绩较佳的西方国家与香港及澳门地区做比较(上海、芬兰等地没有填答家长问卷)。中国学生中,较多与家长一同吃饭的学生相对于较少与家长吃饭的学生来说,成绩表现稍微更好。西方国家这两者关系更不明显。此外,中西方父母均更留心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业。不同的是,中国父母对成绩较好者,也同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