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发是皮肤的一种特殊附属器,在生长周期中的自然脱落或在机械性外力作用时损伤脱落,遗留在现场而成为一种常见的法医物证检材。毛发种属鉴定是法医物证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毛发检材自身角化,DNA高度降解,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常染色体DNA遗产标记,以及基于COI基因5’端碱基序列的种属差异,利用共同区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构建的COI基因条形码技术因其扩增片段较长,均不适用于毛发的种属鉴定。本研究应用Chelex-100法结合磁珠法提取、纯化人、兔、牛、羊、马、驴、犬、狐、虎、狮、熊共11种哺乳类动物毛发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利用自行设计的哺乳类动物COI基因通用引物(5‘CTGCCCATGCCTTGTGATAATCTT3’,5’ATGGTGGAAGCAGTCAGAAGCT3’)进行COI基因扩增。扩增体系总体积为20μl,其中含有1U rTaq聚合酶,200μmol/L dNTPs,上下游引物各50pmol/L,100ng模板。扩增条件:预变性95℃5min,变性94℃30s,退火50℃30s,延伸72℃30s,循环35次,终末延伸72℃5min。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电泳结合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结果显示,11种实验动物DNA模板均检出一条清晰的电泳谱带,产物长度符合设计设计预期。扩增产物双向循环测序结果显示,11种实验动物COI基因扩增产物长147bp,不同种属实验动物之间分别存在最少11个碱基,最多27个碱基的差异,依此可以将彼此区分开来。COI基因扩增产物DNA测序结果与DNA数据库相关数据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距离计算,11种哺乳类实验动物均能确定其种属来源。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自行设计的COI基因通用引物可实现哺乳类多个目、科、属动物COI基因的共同扩增,以此构建的COI基因微条码技术适用于哺乳类动物种属鉴别,为毛发、降解、微量等特殊生物学检材的种属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在法医物证鉴定领域及考古学、遗传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