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的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分离物5’端A、F 变异区序列克隆及分析

来源 :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湖南省湖北省农药植保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45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组群自然条件下存在株系分化现象。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了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21个柑橘衰退病毒分离物的5’端A、F变异区。通过分析发现,21个不同来源的分析物在5’端A、F区存在较大的变异。21个分离物A区平均序列相似性为95.92%,相似性最低的为85.8%,最高可达99.8%;与GenBank中9个代表性株系的平均相似性为84.21%。可见不同来源的CTV分离物5’端序列A, F区变异较大。
其他文献
前言已报道通过聚类分析,将39个美国高羊茅草坪草品种初步分成5大类,在此基础上,各类中选出具有该类典型特征的品种,并观察这些品种的景观品质、密度、颜色与日生长量等4个重要性状的周年表现,结果表明,I类草种是优质的多功能型草坪草种;Ⅱ类草种适宜建植优质运动场草坪;Ⅲ类草种可用做保土型混播草坪草种;Ⅳ类草种可做运动型草坪混播草种;V类草种可做运动型兼用草坪草种. 同时,探讨了不同时期草坪草的生理变化,
通过1998~1999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内蒙古大针茅草原植物的利用率和净初级生长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草群和大针茅的采食率与牧草的叶龄结构和生长速率密切相关;在降雨量充沛的情况下,随着牧草采食率的提高,草群和大针茅净初级生长量呈现单峰型增长动态,草群和大针茅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45℅~55℅和55℅~60℅的采食率范围,并且分别在30℅~55℅和35℅~65℅的采食率范围内表现出超补偿生长,超
草本植物通过生物降解系统在环境修复和生态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草本植物的生物降解途径和机制以及草本植物一微生物对异生物的共同代谢作用进行了讨论,介绍了植物解毒根信号与芳香烃异生物降解的关系,并提出了草本植物在异生物降解中的发展对策.
本文以深圳市的几种园林主栽草种为材料,较为系统地进行了化学除杂试验、物理机械除杂试验和综合措施除杂试验.筛选出了防除草坪中不同类型杂草的除草剂,提出了不同防杂方法.可为草坪规范化管护提供参考.
总结了我国草地土壤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退化的原因.
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地土壤,通过P同位素示踪法对苜蓿磷元素吸收分配规律及磷肥利用率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苜蓿植株对于肥料中的磷吸收量随施肥量上升而上长江,8、10月份吸磷量以施用300kgPO/hm的处理为最高,高于200kg POhm和400kg POhm的处理.苜蓿植株吸收肥料中的磷后,优先供应给生长活跃的部位.磷肥的利用率随施肥量的上升而下降,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土壤类型
室内测定研究了唑虫酰胺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唑虫酰胺对粘虫、小菜蛾、蚜虫、棉红蜘蛛及家蝇都表现出优异的毒杀活性,其LC50(或LD50)值分别为36.40mg/L、11.59mg/L、 3.29mg/L、9.77mg/L、0.172μg/虫。唑虫酰胺可以在作物保护中推荐使用。
本文报道了唑虫酰胺的杀虫谱及作用方式等生物活性。唑虫酰胺对蚕豆蚜、褐飞虱、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朱砂叶螨等均具有生物活性,对蚕豆蚜的活性是吡虫啉的1/10 左右;对小菜蛾的活性是溴虫腈的2.44~9.69%;对棉铃虫的活性优于氟虫腈,但低于溴虫腈;对甜菜夜蛾的活性略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但显著优于氟虫腈;对褐飞虱的活性是吡虫啉的3.07~ 28.39%;对朱砂叶螨的活性是溴虫腈的8.52%。作用
利用RT-PCR 技术扩增得到葡萄卷叶病毒-3(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3, GLRaV-3)中国分离株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基因。将此基因克隆到载体pET-28a(+)上,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cp 包含942bp,与已报道的其它 GLRaV-3 分离物的cp 核苷酸同源性为93%~95%,氨基酸同
笔者运用PCR技术对来自中国7省区不同寄主上的黄龙病菌16SrDNA基因区进行了PCR-RFLP-SSCP 分析, 采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切、双酶切及三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表明来自7省区不同寄主上的黄龙病病原9个分离物16S rDNA无明显的变异;同时对9个代表性的分离物16S rDNA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多重比对结果与PCR-RFLP-SSCP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