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氮素在藏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模式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藏北高寒草甸氮素分配模式,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县古露镇围栏封育3年草甸和自由放牧草甸,添加CO(15NH2)2 进行15N 同位素示踪试验,分析并计算15N 在地上、地下部的摄取量,0-20cm 土壤层的残留量及15N 在无机氮中所占比例,对比了围栏封育3年草甸与自由放牧草甸氮素分配模式及氮素利用率的异同.结果表明:(1)15N 在藏北高寒草甸的回收率达到69%,其中约50%残留在0-20cm 层土壤;植物当年15N 利用率为16%~22%,其中约80%储存于植物根部供下个生长季使用;(2)相比于围栏封育3年草甸,自由放牧草甸杂类草15N 摄取量显著较高(P<0.05),而15N 地上部摄取总量及土壤表层截留显著较低,地下部15N 摄取量无显著差异;(3)禾本科牧草地上部的15N 摄取量显著高于莎草科牧草及杂类草,这与其地上生物量密切相关;(4)0-10cm 层土壤铵态氮15N 含量极显著低于10-20 cm 层(P<0.01),5-10 cm 层土壤硝态氮15N 含量显著低于0-5 cm 和10-20 cm 层,但自由放牧草甸与围栏封育3年草甸各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中15N 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In order to better characterized REE s in snow of glaciers located at the Tibetan plateau,investigation of RE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both acid leachable (ALF) and total digested (TD) comparatively i
热融喀斯特植被群落特征以及演替过程是物种长期适应自然的结果,是植被与多年冻土间关系的反映,其群落特征和演替方向的特殊性有助于了解环境演变背景。本文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在黑河上游山天然草地研究了热融喀斯特影响下冻土退化过程中的植被群落特征变化以及群落演替方向。
为了探讨季节冻融过程变化与径流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1979~2006年黑河上游西支水文和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流量、降水和气温资料,对黑河上游西支流域径流变化及降水和气温因子对径流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黑河上游西支地表冻融指数与径流的相互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积雪时间是积雪的重要参数,由于积雪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积雪时间作为积雪的主要特性之一不仅可以受到气候体系变化的影响,同时也会通过反照率的变化对气候系统进行反馈,并对地表能量平衡、水文过程、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积雪时间变化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欧亚大陆积雪时间的研究还较少,人们对整个大陆尺度上积雪时间变化的认识还并不清晰。本研究将以逐日积雪数据为基础,对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tripl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oxygen in water is still an open question and limi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water isotopic profiles in Antarctic ice cores.The main li
随着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对柴达木盆地的锂资源开发正在日渐加大,探明锂元素富集的规律及储量成为首要问题。那棱格勒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布喀达坂峰,终年受冰雪融水补给,因其流经昆南断裂带,大量富含锂硼元素热气泉水汇入,是四湖地区锂的主要来源,因此了解和掌握那棱格勒河的构造背景和阶地形成年代等可以更好地开发柴达木盆地的锂资源。但是,以前对那棱格勒河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拟利用光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区生态系统碳排放十分重要,温度升高会增加生态系统碳的排放潜力,进而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到正反馈效应。然而目前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碳排放的现状还不清楚。本研究于2013年8~11月份在黑河上游俄博岭多年冻土区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地对生态系统碳通量进行监测,野外实地监测了融化期和冻结期多年冻土区土壤碳通量,并分析土壤温度、水分、活动层厚度、地下生物量、微
从物理成因机制上寻求中长期水文预报的预报因子是提高预报精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利用水文要素自身演变规律和影响水文要素变化的前期气象因素来选择预报因子缺乏明确的物理性。本文以洪家渡水库中长期径流预报为例,将国家气候中心开发的基于T63L16中期数值预报模式的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系统(DERF)引入到中长期水文预报中,从寻求影响预报对象同期的水文气象环流要素出发,利用该系统的水文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同水库入库径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是指多年冻土层以上夏季融化而冬季冻结的土层,其厚度变化对一个地区表面的能量平衡,水循环,碳循环和地表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杆探法对祁连山黑河上游俄博岭北坡这一典型高原湿地生态,同时泥炭含量巨大的典型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进行测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以及不同要素对活动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俄博岭北坡约2.5 km2 研究范围内,2011年活动层平均厚度为96.2 cm,2012年平均
南极Dome A 地区是钻取百万年时间尺度长冰芯的理想之地,但对该地区冰芯中气候环境变化反演的工作还较少.本研究利用2004-2005年度中国第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Dome A 地区钻取的一支长度为109.91m 的冰芯中可溶性离子的分析数据,探讨了利用这些数据重建气候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也初步给出了其可能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