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对称复合材料结构驱动的太阳能帆板驱动器

来源 :第二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2936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U形非对称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热变形特性,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太阳能帆板自适应驱动器。采用Ritz法对非对称层合板热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同温度载荷作用下,非对称层合板初始弧度越大层合板弦长变化量越大,且初始弧度越大非对称层合板变形-温度曲线越趋于线性。基于非对称层合板的热变形特性提出了一种太阳能帆板驱动器,驱动器由两种驱动板及遮光板构成,两种驱动板分别由铺层顺序相反的非对称层合板构成。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对驱动板及驱动器的驱动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理论计算、有限元仿真及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驱动器驱动太阳能帆板转动的转角与驱动器两驱动板间温差保持线性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元器件的高功率化、高密度化和高集成化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远距离、低损耗和大容量的迅猛发展,日益突出的散热问题已成为阻碍大功率电子元器件、超大规模和超高速集成电路,以及特高压输电设备乃至整个电子、电气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聚合物材料质轻、比强度高、易成型加工、化学稳定性优良和成本低,常用于电子元器件界面材料和特高压换流阀&饱和电抗器中.但导热系数λ低(λ在0.18~0.44 W/mK之间),无法
吸波材料的功能复合化是电子信息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复合吸波超材料通过在传统二元相次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人工微结构设计,运用多维度联合设计技术,可实现电磁与力、热、光等多功能的一体化集成。本文分析了现有功能复合吸波材料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超材料的功能复合吸波材料设计思路及其技术优势,并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石墨烯(Graphene)为填料,环氧树脂(Epoxy)为基体,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石墨烯/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工艺包括超声波搅拌、行星搅拌及恒温固化等。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时间及固化工艺三方面,石墨烯含量比选用1wt%-5wt%。同时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SEM扫描电镜、TEM投射电镜及TMA热机械分析仪观察了石墨烯和石墨烯/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散效果及材料性能。实
可拉伸导电材料(Stretchable Conductive materials)是一类同时具备拉伸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凭借其导电性、柔性、加工性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制备具有高可拉伸变形率、导电率且可拉伸重复次数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可拉伸导电材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介绍了制备可拉伸导电材料过程中常用的材料体系及复合制备技术:外部涂层技术、
碳纳米管纱线驱动器在柔性器件或智能驱动器领域有很大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向碳纳米管纱线驱动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双向执行机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刚度碳纳米管弹簧状纳米复合纱线的双向驱动器.该纳米复合纱可在类弹簧碳纳米管纱上直接充气环氧树脂制成驱动器,具有快速响应和变形可控的特点.基于焦耳热控制树脂模量的变化,研究了纳米复合纱线驱动器的双向驱动机理.这种新型的纳米复合
本文将刚度较小的轻质软相材料填充到基体刚度较大的内凹拉胀蜂窝中,得到了一种以内凹拉胀蜂窝作为骨架的新型复合材料。文中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填充了轻质软相材料后缓解了内凹拉胀蜂窝的应力集中,使含填充物内凹拉胀蜂窝复合材料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将模拟结果与不含填充物的内凹拉胀蜂窝的相应结果对比后发现,含填充物内凹拉胀蜂窝的弹性模量得到了较大提升。此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是高分子材料功能化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柔性可穿戴力敏器件在人体运动监测、电子皮肤和机器人等领域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柔性高分子为基底的CPCs可将应力/应变信号通过体系导电网络结构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因而成为柔性可穿戴力敏器件的理想材料,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这里导电网络的有效控制成为材料力敏性能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常规的CPCs由热压及溶液共混等方法制备,其中的导
;复合材料因其比强度高、比模量高等优势,在航天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复合材料层间性能较弱,分层成为了其最常见的损伤破坏形式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方法占主导地位。但该方法在分层裂纹萌生阶段并不适用,而内聚力模型为分层的萌生与扩展提供了统一的描述,且该方法易于嵌入商用有限元软件中,因此内聚力模型得以在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有所发展。本文介绍了内聚力模型在复合材料分层问题中的应用
采用小分子溶剂通过物理搅拌辅助超声对石墨进行剥离制备石墨烯,并对所制备的石墨烯进行一系列的微观形貌及结构表征,证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属于寡层石墨烯.拉曼光谱分析表明,采用合适的搅拌速度有利于保持石墨烯片层的完整性,避免新缺陷产生.其剥离机制表明,氢键体系的形成对剥离石墨的效率有较大的影响.DMF/NBA体系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石墨烯分散体系能至少保持9个月的稳定性.最后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
设计了一种新型磷-硅协同高效无卤阻燃环氧树脂610B,并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热熔预浸料T700/610B.通过DSC、凝胶时间、动态黏度、热重、红外和SEM对树脂体系的反应及流变特性、室温储存期和阻燃机理进行研究;通过真空袋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树脂在中温条件下有效固化,室温下储存期大于30天,预浸料铺覆性好,适合低成本真空压力成型,制备的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