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an86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属于常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它的主要特征就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受,这就容易使骨骼的脆性加大,容易增加患者骨折的几率。这种骨折大多发生在脊柱、髋部和桡骨远端。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经单一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某些复合类型髋臼骨折的疗效。 方法 本组均采取全身麻醉。多数患者采取平卧位,如果髋臼后柱骨折移位很大,估计有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则采取侧卧位,将前后两个术区及患肢都进行消毒,前后均铺单,以便术中能根据需要侧身经后方入路对后柱骨折进行复位。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osterior cervical spinal canal decompression,universal screw rod system internal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
目的 对比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1.01-2016.06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组和开放椎板开窗术组,每组62例.
脊柱椎管内血肿是一种少见的非外伤性椎管内出血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时突发的严重的颈背部疼痛,短时间内出现与脊髓和马尾相关的进行性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我科收治病例1例,报告如下。
目的 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提高骨科疼痛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相关指南和规定,初步制定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后,选择15名专家通过Deiphi法讨论并分析各指标,确定评价指标:疼痛评估书写合格率、疼痛干预有效性、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患者疼痛健康宣教覆盖率、患者疼痛健康宣教效果等5项内容。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52例,根据椎管骨块占位程度将患者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每组患者26 例。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的疗效及应用指征。 方法 术前抗结核治疗2~3周后手术治疗。
目的 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引流放置效果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 年9月收治的1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其中,男性78人,女性42人,年龄最大为58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为27.5岁,根据引流管组和非引流管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术后放置引流)60例,研究组不予以术后引流,对照组予以术后引流.
目的 应用非高斯扩散MR成像——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取AD患者20例(AD组),MCI患者20例(MCI组)及正常老年人20例(NC组),使其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对其行MRI常规扫描及DKI扫描,分析所得DKI参数:MK值、MD值及FA值间的差异性。
目的:观察Dynesys非融合系统治疗70岁以上高龄腰椎管狭窄症近期及中期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对我科经症状及动力位X片、CT、MRI、骨密度检测等资料确诊的28例70岁以上排除严重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了Dynesys动态非融合螺钉固定结合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骨质疏松,之后持续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随访(60-24)个月,分别对术前1天、术后3个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