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用狂犬病口服疫苗的实验室安全性及效力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照WHO关于犬和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质量要求,对自主研制的犬用狂犬病口服疫苗进行了安全性及效力评价。使用批号为ROV-20050301的病毒细胞培养物,毒价为105TCID50/mL。效力实验中将3月龄以上的8条健康家犬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3只/组,第1组口服免疫10mL/只(1×16TCID50)、第2组口服免疫20mL/只(2×106TCID50),余下2只口服20mL/只PBS作为对照,圈养1.5年,接种后15d连续采集口腔拭子及粪便,采用RT-PCR及RTCFI的方法检测分离病毒。结果表明,免疫组在第10天时,中和抗体水平均达到0.5IU/mL以上,至21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12.5IU/mL至观察期结束未见抗体水平回落;免疫后48h内可从口腔中检测到疫苗株病毒,粪便中未见病毒;免疫后,免疫犬与对照犬临床表现正常,至观察期结束,均发育良好。疫苗安全性实验采用了犬、猫及ICR小鼠作为靶动物,上述动物在接种时均采用了肌肉注射的方法,分组情况同效力实验,观察期为90d。犬分为3组,试验组每组3只,接种剂量分别为:第1组肌注1mL/只(1×105ICID50),第2组2mL/只(2×105TCID50),对照组肌注2ml/只PBS;猫分为5组,试验组每组3只,接种剂量分别为:第1组0.3ml/只(3×104TCID50),第2组1.5mL/只(1.5×105TCID50),第3组3mL/只(3×105TCID50),第4组为口服10mL/只(106TCID50),余下2只肌注2mL/只PB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接种后,犬、猫均有暂时体温升高现象,至第4天回复正常,至观察期结束,动物均生长良好,未在口腔及粪便中检测到病毒,且证实接种动物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均较口服免疫有大幅度升高。在鼠的安全性实验中,以病毒培养物脑内接种1-21日龄的ICR乳鼠,分为21组,每组3只,MIT方法接种30μL/只,结果1~13日龄的接种鼠全部死亡,自14日龄开始,接种动物均健康存活,表明疫苗只在脑内接种时对13日龄以内的昆明鼠具有致病性,而肌肉接种的不同日龄乳鼠均健康存活。实验结果表明,犬用狂犬病口服疫苗达到了质量要求,可用于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其他文献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缩小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体积,降低乳腺癌的分期,增加保乳手术治疗的机会.在化疗过程中,主要依靠触诊肿瘤体积的变化作为化疗疗效的依据,但是
乳腺疾病是困扰妇女的一类常见疾病,随着钼靶乳腺机的广泛应用,钼靶摄影已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8月行钼靶摄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误
目的:探讨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ICEP)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ICEP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ICEP的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本文共5例ICEP,男性4例,女性1例;平
本文内容包括: 一、乳腺表格化报告系统设计初衷 (1)建立便于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病例积累、属性分类及统计的乳腺影像数据库. (2)乳腺影像检查、诊断报告格式标准化.
迅速普及的乳腺摄影成像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然而,这种成像方法的效用和成功率取决于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低剂量的乳腺摄影影像质量的恒定性.低质量的乳腺摄影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其原因未明,局限于肺脏,外科肺活检显示组织学类型为UIP。1907年Sandoz首先报道家族性肺纤维化(FIPF),以后国外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为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发病年龄却趋于年轻化,所以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显得异常重要.目前检查乳腺结节最常用的方法为铝靶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造成的死亡率已经居升为第2位[1].在目前对其病因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唯一减少乳腺癌的死亡率的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有报道指出有组织的普查、
目的:探讨当地居民感染囊型包虫病的危险因素和囊型包虫病的流行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以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提示是
本文对猪带绦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猪带绦虫病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病,研制有效、安全的疫苗是该病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