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来源 :第十七届中国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了客观而审慎地评估.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目前证据还不够充分.报告强调了风险的评估,对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以申遗成功后的杭州西湖为研究对象,对其空气质量中的负离子、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氮的含量进行了季节性的长效监测,结果表明:杭州西湖景区空气负离子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但总体空气质量优良.景区细颗粒物PM2.5也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低,春、秋季较高,而冬季最高,与空气负离子含量变化有显著相关性.二氧化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最高,夏、秋季有所降低,而冬
黄藤笋尖的顶端结构由许多幼嫩的叶片包围着顶端分生组织或原分生组织所组成,笋尖的整体形态近似锥体的剖面,其生长锥具有典型的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最外层的1层排列整齐、紧密、等径的细胞构成,紧贴原套内部的是原体,其细胞排列整齐度相对不高。原套原体细胞向外隆起形成叶原基,叶原基向下相继出现幼叶直至完整的叶。原套细胞发育形成藤茎及叶原基的表皮,原体的分裂形成了表皮内部的后生分生组织。维管分子的分化最早一般先
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指标权重,而后计算系统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自2003~2012年间福建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综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较大,呈现双拱桥型上升,与城市化综合指数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两者耦合度虽然较稳定,但是协调度却是在波动中上升,因此福建省在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投入的同时,依然需要重视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投
采用系统抽样体系江西省固定样地杉木连续观测数据和生物量数据,通过Monte Carlo法反复模拟由单木生物量模型推算区域尺度地上生物量的过程,估计了江西省杉木地上总生物量.基于不同水平建模样本量n及不同决定系数R2的设计,分别研究了单木生物量模型参数变异性及模型残差变异性对区域尺度生物量估计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江西省杉木地上生物量估计值为19.84±1.27 t·hm-2,不确
为了探索染色过程的动态过程,本文研究了杨木单板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在酸性艳蓝和活性艳红两种染料条件下,单板染色过程的变化,运用染色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酸性艳蓝、活性艳红染色单板的上染率,并利用公式Ct/C∞=Mt/M∞分析染料扩散系数、利用公式lnD t=lnD 0-E/T分析染料扩散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单板进行染色,可普遍提高木材的上染率及上染速率,使染
以厚叶岩白菜无菌苗的嫩叶为试验起始材料,研究了其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再生和体胚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叶片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 mg·L-1+KT0.1 mg·L-1+Vc0.5 mg·L-1;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ZT 1.0mg·L-1+NAA 0.1mg·L-1+Vc 0.5 mg·L-1;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
选用纳米SiO2作为增强剂,以不同的质量百分含量(1%,3%,5%,8%)加入到以聚氨酯环氧树脂为基体的涂料中,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聚氨酯环氧树脂/纳米SiO2复合耐磨涂料,将涂料分别涂覆于木材和竹材表面利用紫外光进行固化。采用铅笔硬度仪测定竹材表面涂膜的硬度,利用百格刀10mm× 10mm划格法测定木材表面涂膜的附着力,静态水接触角测定涂膜的耐水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涂膜的硬度呈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种子种苗检验技术在林业职业培训中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种子种苗检验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及在林业职业培训中应用的总体思路和对策。
本文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不同植物促根剂对新移栽的梓树、乌桕、红叶石楠、紫花海棠等四种绿化树木的生长影响,观测对比和具体分析了树木的生长状况、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为植物促根剂的选择和施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两种促根剂对不同绿化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促根剂2的效果更为显著。
野生动物的迁地(或异地)保护是指通过野生动物重引入的方式来恢复某一物种在原先栖息环境的生存,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麇鹿、朱鹮是重引入与恢复的成功例证。本世纪初以来,上海先后对獐、狗獾、扬子鳄等在本地消失或接近消失的物种开展了大量的重引入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经验。野生动物重引入或野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科学的评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