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核和扣带回毁损对MAP大鼠边缘区多巴胺受体的影响

来源 :第七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198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和扣带回的联合毁损对甲基苯丙胺(MAP)大鼠脑内边缘区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即分为对照组、MAP组、MAP+毁损组和MAP+假毁损组,每组各10只;采用经腹腔注射MAP制备精神分裂症MAP模型,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杏仁核和扣带回,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边缘区D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AP组及MAP+假毁损组大鼠边缘区D2受体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AP+毁损组大鼠边缘区DA受体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杏仁核和扣带回的联合毁损可以抑制使用MAP而诱发的边缘区D2表达的亢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功能区病灶周围大脑皮层的精确功能定位,以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致残率.方法:术前2~3天在全麻下行皮层电极植入术,第二天,在患者于清醒状态下行皮层电刺激,了解病灶邻近部位脑皮层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并以此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结果:随访评估16例患者,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缺失者11例(68.8%);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上肢麻木和单侧肢体肌力下降,除1例长期轻瘫外其余4例均于手术后1-2周恢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25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手术方式.结果:25例中,常规手术19例,开放定向手术2例,神经导航手术4例.全切22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1例.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表现以头痛、癫痫、出血最多见,影像表现复杂;病灶的精确定位是手术关键.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黑质神经元的缺失形式.方法: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右侧内侧前脑束(MFB制备P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运用特殊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且旋转行为与黑质区神经元数目呈反变关系,损伤侧黑质DA神经元存在着细胞凋亡,以术后两周最明显.结论:6-OHDA诱导
目的:研究目前应用的各种立体定向技术,对比其优缺点,筛选最佳方法.方法:非选择性地将2003年5月至8月间所有立体定向手术共15例,联合运用各种定位方法以比较其准确性.结果:CT+MR融合最准确;MR次之,其磁场中心区(距磁场中心点25mm内)靶点失真最小,可临床应用,超此范围,失真呈等比例上升应慎用;CT失真可忽略,但重建的矢状位失真大,不能用于确定AC、PC点.用Spiegelmann建成的T
近年来,为更好配合立体放射外科X-刀治疗,对部分大脑半球囊性变肿瘤采取CT引导定位徒手穿刺放液,然后置入施源管实施铱-192插置后装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了介绍.
目的研究雪旺氏细胞(chwanncells,SCs)和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共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疗效.方法18只PD模型的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NSCs组及共移植组.PBS、NSCs及SCs加NSCs分别植入PD大鼠右侧纹状体内.NSCs来源于孕14-16天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SCs来源于1~3dSD新生
目的:探讨和观察囊性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69例囊性或囊性为主的颅咽管瘤采用CT立体定向瘤腔内注入放射性胶体磷酸铬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除6例失去随访、3例肿瘤实质增大复发外,其余60例经随访的CT或MRI显示瘤腔消失、症状持续改善,47例(78.3%)由治疗前不同程度视力减退恢复至正常,2例女性恢复月经,2例身长明显增高,无术后内分泌紊乱和手术死亡率.结论:本方法与开颅切除肿瘤
目的:评价伽玛刀结合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诊治颅内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微侵袭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结合伽玛刀诊治颅内含囊肿瘤152例中获得随访的138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病人中颅咽管瘤41例,脑转移瘤37例,胶质瘤33例,听神经瘤7例,囊性垂体瘤7例,血管网状细胞瘤4例,脑膜瘤3例,其他6例.一例迟发性术后出血,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38例囊性肿瘤经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毁损术后再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刺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RI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2例毁损术后的PD患者行丘脑底核刺激术.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8~76岁,平均64.3岁;两次手术间隔9个月至10年,平均4.8年.曾行单侧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
帕金森病(PD)病因不明,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纹状体多巴胺系统进行性变性,使得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从而出现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立体定向毁损术,DBS等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均属对症治疗.1947年~20世纪末,立体定向毁损术曾经是PD外科治疗的最主要方法,随着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引入,PD的外科治疗,正在由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