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民营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构建

来源 :第八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hong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飞跃和变化。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另外一种重要形式,其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从市场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的要求来看,家族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转化是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构建民营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角度,提出民营企业应侧重于制度性设计,用企业文化代替家族文化,用“法治”代替“人治”,用公司治理代替家族治理,从而走向规范化管理与发展道路的措施与对策。
其他文献
财务报告质量评价有“用户需求观”和“投资者保护观”,本文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不同,在财务报告的质量评价标准上,不应照搬
内部控制的发展动力主要有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外部管理的需要。本文把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归结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内部牵制阶段、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
会议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曾给一双女儿写信,让女儿不要有“养子防老”的包袱。信中说:“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写信,讨论“养子防老”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之所以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乃在于经济学家的观点:让孩子不要有“养子防老”的负担。其实,对这封信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建立与完善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理论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顺驰地产”为例,分析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
会议
内部控制的构建要追溯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已经试行内部牵制组织的方法。1949年美国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新内部控制规范主要强调围绕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上升
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IT控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
为克服现有独立董事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被处理事件作为独立董事治理效率的替代变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讲,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我国上市公
会议
2008年财政部等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中国企业建设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体系。所以本文试图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效益和成功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因
本文应用代理模型系统地论述了公司治理与破产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运用实证方法直接对公司治理与破产(而不是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进行
会议
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西方各主要国家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之间既相互分野,又有相互融合之势。本文拟通过对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