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创业与工科远程教育的体系融合

来源 :2017首届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k8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是工科远程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环节,针对工科实践远程教学的特点,构建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组织与实施、多维化考核机制”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远程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其他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就业难这一问题产生的.它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弥补和突破.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再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最后从限制条件出发,思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高校、政府、大学生、企业各方联动机制的创新、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激励、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有效分配与筹集等问题,使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的兴起和发展成为了必然,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要求决定了其拥有更大的创新创业潜力.同时对工科大学生进行素质分析,工科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容易形成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认知系统,但缺乏创新创业所必要的人文素养,阐述了这一特别群体的优势和不足.针对目前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中面临的挑战,探讨通过高校层面重视意识培养、完善课程设置和学生个人层面建立良好心态
同伴领导团队学习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是近年来备受国际社会高等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软件的普及率在高校学生中已基本达百分之百.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倡创新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要求学生软硬件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要求学生充分开展动手操作,培养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文章利用社交媒体,将在线PLTL学习模式应用在专业
为使技术创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未来创业过程中顺利跨越基础研发活动与产品开发之间存在的“死亡之谷”,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在“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基于过程的技术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创业商业化”项目.实践证明,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还能增强学生创业心理的成熟度,从而为跨越“死亡之谷”做准备.“技术创业商业化”项目所取得的经验,对中国大学技术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在解决就业、带动就业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在文化知识、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创造更大社会价值,即使大学生将来不选择创业,也能通过创业实践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学生参与创业的人群较少,且成功率低,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止步创业初期.这和区域创业文化、创业知识储备、创业者社会资源、资金、政策等因素有关.针对影响大学创业的因素,本文提出了解决优化途径,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扶持工作以及相关政策
随着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并与企业界和各级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全社会利益相关者从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全方位合作,构建市场导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适宜创新创业的沃土,从而在更大程度和规模上激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详述了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历程和针对创新经济时代发展而进行的变革和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础
创客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一条新路径.研究从创客教育的缘起出发,辨析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明晰创客教育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变革视角对创客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师生角色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剖析,分析其对学习者发展、教育改革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审视创客教育的现实发展,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创客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在积极构建创客空间的基础上
创客教育以其独特的内涵,正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创客概念的演变以及创客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探索高校创客教育平台建设机制和路径.清华大学iCenter通过建设基于“智能制造+互联网”的产业级创客空间,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营造双创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打造高校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为了拓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建议从顶层设计、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与教育环境与形式四个维度选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框架,接着根据指标框架制定问卷调查,然后在重庆市高校中开展调查并利用SEM分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参照SEM分析结果与专家建议构建AHP评价模型,最后对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高校资源配置与重视程度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总结高校一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探索“一三五七”工作模式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旨在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一点儿启示.“一”指一套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包括领导小组、专门机构和制度体系等;“三”指教育、活动和实践等三大平台;“五”指课程建设、科创基地、项目孵化、百名导师、文化引领等五项工程;“七”指专业技术、学习创新、思维逻辑、实践应用、语言表达、组织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