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原料对炭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种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分别由天津合兴、济宁碳素和东岛碳素提供,依次简记为TJ、JN、SC)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制得纤维原丝,然后通过预氧化(240℃)、炭化(1000℃)和石墨化(2000℃、3000℃)处理得到各向同性炭(石墨)纤维.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不同沥青原料的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可纺性及其所制炭(石墨)纤维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原料沥青所含官能团大体相似,其热稳定性存在差异,纺丝效果明显不同,JN和SC沥青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可纺性也较好,TJ沥青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其可纺性不理想;不同沥青所得炭(石墨)纤维内部晶体结构相差不大,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纤维内部石墨微晶逐渐发育,但微晶生长有限;同种沥青所得纤维,随热处理温度提高,纤维直径逐渐减小,纤维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纤维杨氏模量逐渐增大,轴向电阻率逐渐减小;2000℃石墨化SC纤维(φ=30μm)的物理性能较好,其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0.95GPa和59.7GPa,其断裂伸长率为1.59%,室温轴向电阻率为30.53μΩ·m.
其他文献
  以酚醛树脂和酚醛树脂/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为纺丝原液经静电纺丝得到初纺纤维,固化之后,分别在氨气、氩气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多孔炭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
  将粉状活性炭均匀分散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经真空抽滤成膜、热还原制备出活性炭/石墨烯复合柔性薄膜电极材料.高比表面的活性炭均匀嵌入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中,形成3D自支
会议
  论文采制三种典型商品活性炭样品(大同低阶烟煤基活性炭、太西无烟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采用氮气吸附仪表征活性炭孔结构、孔径分布,测定炭样的碘值、亚甲蓝值等常规
会议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供应紧张,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其中洁净煤技术是必经之路。煤气化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酶固定化技术能够使酶易于回收和重复利用,还可以提高酶的活力、稳定性和选择性等。而载体被认为是固定化酶开发和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纤维素酶的水解底物是固体基质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简称BC)是由部分细菌产生的一类多糖聚合物。常见的能够产生纤维素的细菌主要有Acetobacter,Rhizobium,Agrobacterium和Sarcina等。其中研究最多、
层析技术在生物分离纯化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该技术主要组成部分,层析介质的结构与性能极大地影响最终分离纯化效果。但是,市售商品介质大多存在结构不可调节以及配
本文作者以实际案例分析初中英语作文课常见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提炼分析,并从点拨、总结和提升等三个重要方面提出自己的一套有效做法.
  本文在温度为1223K,总压强40kPa(N2:C3H6=9:1)和停留时间0.56s下,以丙烯为前驱体在内径为1mm和长度31mm的模型孔中裂解沉积热解炭.以15h为沉积周期经75h沉积实验得到最终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