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磷/镍磷一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电镀与精饰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化学镀技术获得了Ni-P/Ni-P-PTFE自润滑复合镀层。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熟处理温度的变化关系,并对该复合镀层在油润滑或缺油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显著提材料的硬度。基础油润滑下,经380℃热处理后的Ni—P/Ni—PTFE复合镀层的耐磨性比45#钢提高2倍,摩擦系数降低29.5%。基础油中加入2%的有机钼添加剂后,对于45#钢摩擦表面摩擦系数降低41%,表明进一步降低了45#钢的摩擦;对于Ni—P/Nj—P一自润滑镀层,其摩擦系数降低55.6%,比45#钢基础油润滑下摩擦系数降低66.7%,比45#钢采用油溶性有机钼润滑下摩擦系数降低46%。在缺油条件下双层材料表现出一定的自润滑性。
其他文献
研制了一种单一型碱性锌酸盐镀锌光亮剂一MH,并对电流效率、电流密度范围、耐高温性能、分散能力、均镀能力、阴极极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MH后阴极电流效率高、电流密度范围宽、对温度敏感性小、分散能力强、均镀能力好、操作简单、性价比高。
从电镀金刚石的机理谈到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组合结构及工艺过程,并列出了典型工艺配方和操作条件;还介绍了工具电镀实例及笔者研制的Ni—co—Mn三元舍金复合电镀新工艺。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水基脱水剂。它不仅具有传统脱水剂的脱水工艺简单快速等优点,而且不使用有机溶剂,安全可靠。文章详细讨论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对脱水与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叙述了不锈钢材料经拉伸后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对拉伸零件前处理做了探讨,确定了拉伸零件化学抛光工艺过程。对抛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讨论。
本文研究了RE-Ni-W-P-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的耐蚀性有明显的提高。随着电流密度的升大,耐蚀性先是提高,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后,使得耐蚀性降低。随着电镀时间的延长,饺层的耐蚀有明显的提高,但时间延长到一定程度后,耐蚀性提高得不明显。经热处理后,RE-Ni-w-P-siC复合镀层耐蚀性均有所提高。
采用双向脉冲复合镀的方法制备了Ni-ZrO2蚋米复合镀层。考察了脉冲参数对复合镀层硬度的影响,并与直流复合镀层、单向脉冲复合饺层进行了比较。对各类镀层的表面形貌及其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向脉冲复合覆工艺参数对镀层硬度有较大的影响,且双向脉冲镀复合镀层、直流镀复合镀层、单向脉冲镀复合铰层的形貌及强化机制也存在较大区别。
首次研究络合剂在电沉积磷酸钙陶瓷涂层溶液中的作用.通过SEM,XRD观测、分析,结果显示:添加不同的络合剂可得到一组组成、结构、形貌完全不同的涂层.作者提出了新的沉积机理,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研究表明:如果能够选择出合适的络合剂,可直接电沉积得到单一的HAP涂层。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的光亮镍层及镍基复合层在pH=3的5%NaCI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电化学阳极极化曲线的测量表明:光亮镍层的电化学腐蚀是一均匀的线性的腐蚀行为;而镍基复合沉积层的电化学腐蚀均出现钝化现象,而且抗蚀性远高于亮Ni层。失重腐蚀实验也显示它们的抗蚀能力为:Ni一纳米TiO2沉积层>Ni-微米Si02沉积层>缎面Ni沉积层>光亮Ni沉积层。两种实验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本文提出了采用阳极溶出法研究漫锌层的一些性质的新方法。对Cu—Fe—Ni一Zn四元合金浸锌层的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合金层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溶解峰。Cu的引入会导致第二溶解峰明显增大,Fe的引入会使四元舍金的第二溶解峰负移,Ni的引入使溶解峰由一个变为二个峰。此外。浸锌层随温度升高而增厚,随时间增长而增加。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高硬度Ni-W合金电沉积层在腐蚀、磨损实验后其表面结构状态,揭示了镍-钨合金电沉积层的耐磨、耐蚀机理。结果表明镍-钨合金沉积层在1moL/LH2So4 溶液中浸泡15 h表面主要由NiO、NiOH2、WO2、WO3物种构成,该钝化膜呈多层结构,在距离表面1.5nm处,镍,钨都以金属单质态存在。在载荷980g,线速度为O.1脚/8摩擦磨损4 h后其表面生成了自润滑薄膜,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