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电站深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变形和应力性状分析

来源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与数学模拟专委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o_oai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已建成的在覆盖层上坝高超过50m工程实例并不多,设计和施工上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拟建中的大河面板堆石坝坝高为50.8m,位于20~37m深的砂砾石覆盖层上.该坝最右侧一块41.7m高混凝土面板与右岸山体垂直相连接,左侧以15.3m高趾板与左岸山体垂直相连接,设计方担心这两处接缝止水结构会因周边缝的变形较大而破坏.为此,需进行三维应力变形分析.采用先进的网格离散技术建立了包含四周山体及覆盖层在内的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巨型网格,共剖分19250个单元.采用了与此巨型网格相适应的有限元加速计算技术,得到了大坝的变形应力规律以及防渗体系接缝的变形值,为大坝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他文献
有效刚度矩阵的确定是土木工程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决定宏观有效刚度矩阵往往是计算结果是否成功的关键。现行主要流行的方法是,对单元刚度矩阵的各元素采用简单的体积平均法(方法一)和自适应方法(Self consist method)(方法二)。利用均匀化技术,在横观各向同性地质材料满足位移和应力相等的情况下,获得了宏观刚度矩阵的具体表达形式。在特殊条件下,该表达方程可以简化为自适应方法和简单的体积
采用离散元软件(3DEC)和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拟建海底隧道的最不利设计断面进行了围岩稳定和流固藕合分析,对开挖后块体位移、应力、塑性区分进行分析,并于连续介质力学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直观的反映出了海底隧道施工时出现的塌落现象,并得到一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结论。
以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的昆明掌鸠河引水工程中的上公山隧洞TBM施工为例,阐述了双护盾TBM在诸多不良地质条件下所遇到的施工困难和工程进度所受到的严重影响。分析TBM在前4.7km洞段出现的较低进度(平均日进尺仅为15m/d),以及出现的不良地质条件与原设计的巨大差异。在余下的9.1km洞段又进行了补充地质勘察,并将原设计的隧洞走向作了较大修改,其修改线路的长度占原设计总长的67.86%。充分说明了TB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支护中,单排挤扩桩和悬臂直桩的桩顶位移和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基坑双排挤扩桩支护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悬臂直桩相比,挤扩桩支护,桩顶位移小,挤扩桩支盘提供的抗倾覆力矩有效改善了挤扩桩的工作性状;与单排挤扩桩相比,双排挤扩桩支护,结构刚度大,在桩身内力分配以及控制基坑变形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是深基坑工程中经济合理的支护形式。
首都国际机场西区L滑行道下管棚一箱涵顶进工程是当前首例在机场滑行道下不停航施工规模最大的顶进隧道,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施工风险高。为研究施工工法的可行性,针对超长管棚施作、开挖导洞布设下滑道、长大箱涵顶进等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对施工过程引起地表沉降的变形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计算表明,在理想状态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约为24mm,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基本控制
目前,岩壁吊车梁设计所采用的刚体极限平衡设计方法还不能确切反映岩锚吊车粱的实际受力状态。有限元方法是分析研究岩壁吊车粱较为有效而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将围绕岩壁吊车粱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根据岩壁吊车粱的受力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安全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吊车粱网格尺度、模型范围、初始应力场、锚杆套筒长度、围岩类别等因素对有限元结果的影响,还研究了"开挖释放应力"和"
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进行边坡降雨入渗模拟,运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采用FLAC3D程序的强度折减法进行了边坡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反映:K261坡段原滑坡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开挖后边坡稳定性有所下降,包括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加固结构对提高工程边坡稳定性有显著作用。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在连续大降雨的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将迅速下降。K261段典型滑坡体仍处于较低的安全裕度状态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卸荷带可划分为强卸荷变形带、弱卸荷变形带和卸荷应力应变调整带.与未开挖岩体相比,它们的渗透系数分别增大了3138~330,92~27和8~1倍.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高边坡拟采用土工格栅加筋进行处理,开展了数值分析工作作为相关研究的一部分.对于膨胀土,随季节变化的湿度场是影响土的强度及变形的主要因素.在本次数值分析中,采用了一种新的尝试,即用温度场来等效湿度场,通过温度场的应力应变计算来模拟湿度场变化时土坡的性状变化.对于土采用Mohr-Coulomb模型,对于土工格栅-土的界面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计算中通过模型参数的变化,对材料特性
由于岩质边坡不连续面的影响,从土质边坡所发展起来的三维稳定分析方法在岩质边坡稳定分析的应用中受到制约.提出了岩质边坡沿软弱结构面滑移-拉裂的三维稳定分析方法,这种破坏模式是工程中常见的.在分析模型中,下滑体沿滑动面下滑,在其他的面上则产生剪切拉裂。在结构面上满足莫尔库伦破坏准则,把拉裂面上的摩阻力向下滑方向投影,由下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求解出未知力,通过迭代可以求得稳定系数。推导了相关的计算式,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