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安市经济适用住宅户型的设计与创新——以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为例

来源 :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p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现状和当前经济适用住宅设计方法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的优秀设计经验,对经济适用住宅设计与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以2008年保障性住宅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为例深入探讨经济适用住宅中的设计与创新.
其他文献
传统聚落是中国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传统聚落和民居,维持其地域特色已逐渐成为建筑界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故而研究我国传统聚落的课题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本文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漈头村为研究对象,试对这一聚落及其民居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传统聚落的研究能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本文通过对菖蒲河公园服务设施功能定位分析,从周边环境、建筑、结构形式等方面入手进行剖析该设计作品.
在具有丰富生活细节和城市肌理的老城区中,如何在保护好其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的同时,有机更新其建筑空间形态以满足现代生活需要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郑州市管城区生活模式、空间模式的参与式调研和规划研究,提出以“核而不同”实现低层高密度聚居模式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旧城改造中空间模式与事件模式之间的相关性.
古迹或历史建筑在近年来时常遭遇祝融之害,导致内部文物受损.针对灾后受损所做的调查记录与一般古迹或历史建筑的调查记录大相径庭,为使灾后的文物能有效的被记录保存,本文试图借由大雪山制材厂火灾危害之案例,尽可能地论述灾后调查阶段的操作重点及相关要项.由于古迹及历史建筑类型样貌繁多,故而灾后的调查记录方式无法以一概全,但本文期望能够对产业型之历史建筑遭遇火灾后的文物处理有所帮助,并在古迹及历史建筑总体救灾
本文以李兴钢先生的新作——复兴路乙59(-)1号改造工程为对象,对其设计理念进行分析,以其表皮、空间以及周围环境为线索进行解读,介绍了作者的真实体验,提出了建筑创作及改造过程中对传统继承命题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从分析建筑中庭的特点和火灾危害入手,针对现有处方式建筑防火规范不能满足的情况,论述了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设计思路及保证安全疏散的各项措施,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重点分析,为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
中国新锐建筑师马岩松与MAD事务所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当代问题,做出了许多属于未来的设计,实践着他们的乌托邦思想.他们的作品中最独特而且具有一贯性的是一种态度——对公共建筑物的社会批判性,他们希望每个作品都能在城市里表达出观点和意义.马岩松与MAD正担任着追求突破、改变传统、创造更好的城市与人的和谐生活的社会使命.
本文通过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窗户演变过程,阐述出窗户演变对建筑设计方法演变的影响.
本文以艺术领域内常使用的批判方法作为考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办公楼这个设计作品的切入点,分别从形象、材料、空间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解读,然后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其进行了再批判,最终使我们从这个作品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这也正是我们开展建筑评论的最终目的所在.
空透美学,牵扯到美学的意识范畴.空透美学是主客体一体论美学,即人在审美观照的过程中与客体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建立在主客体一定的相通相感性之上,这即是庄子所谓的物我两忘的审美观照.中国江南园林所给予人的空透美感即是建立在审美观照过程中物我两忘基础上的.而园林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生成空透美感以致建构空透美学之基础,所以利用现代设计语言解析中国江南园林之外在形式语言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出发从而为现代设计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