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铝合金节能高效微弧氧化技术研究

来源 :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2024、6063和380、383四种牌号铝合金的电压阶跃微弧氧化(Step-up MAO)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采用“对等双极”的接线模式以及“低压启动+阶跃升压”的电压控制方式,成膜效率可提高1倍,节能至少50%;合金中Si含量的高低对其微弧氧化处理的难易具有决定性影响,Si含量越低,电解液/电参数组合窗口越大;电解液/电参数系统具有“向下兼容”的特征,即对高Si含量铝合金具有成膜能力的,对低Si含量铝合金亦有突出表现。此外,不同铝合金表面形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具有相似的显微结构特征,即多孔性和粗糙性。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相组成和元素组成主要受合金基体和电解液/电参数组合的综合影响。
其他文献
对固溶+人工时效(T6)态和挤压(F)态的挤压变形Al-0.8%Mg-0.6%Si-0.1%Sc和Al-0.8%Mg-0.6%Si-0.3%Er合金进行了拉伸试验和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T6处理对合金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人工时效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Al-0.8%Mg-0.6%Si-0.1%Sc和Al-0.8%Mg-0.6%Si-0.3%Er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并使合金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经等通道转角挤压变形后Al-4%Mg-0.6Mg-0.3%Er合金的室温拉伸及断裂行为,并与常规热挤压Al-4%Mg-0.6Mg-0.3%Er合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通道转角挤压Al-4%Mg-0.6Mg-0.3%Er合金表现出更高的室温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经过不同道次和路径等通道转角挤压的Al-4%Mg-0.6Mg-0.3%Er合金的拉伸断裂方式为切断型,而常规热挤压Al-
本文将Al-Mn合金铸锭经不同均匀化退火并在510℃热轧后再经过不同温度退火。研究发现,Al-Mn合金热变形后的再结晶速度很快,经过不到200秒的时问退火以后合金的硬度就基本稳定不下降了;同时其再结晶行为与均匀化温度密切相关,高温均匀化有利于热轧板再结晶过程的进行。通过对热变形和均匀化后合金中析出相的透射电镜分析,发现这种均匀化温度影响再结晶行为的本质是由于均匀化后析出的α相大小和分布完全取决于均
分析了6061合金在线热处理的工艺条件,挤压出口温度510%-540℃,挤压速度3-12米/分,可以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及组织均匀。
以典型的GDX-11车辆底板型材为例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在Simufact 9.0商业软件平台上,采用基于Euler网格描述的有限体积法,实现了大断面复杂截面铝型材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变形行为。通过模拟发现:采用原始模具挤压时型材出口速度极不均匀,斜筋出料困难,通过对模具结构进行修改和优化,在斜筋入口处增加引流槽及适当调整分流孑L和工作带的尺寸,最终模拟挤出合格的型材,型材
采用弹性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空心铝型材分流模挤压过程中的模具应力计算模型,以典型的多孔薄壁口琴管型材为研究对象,对其挤压过程中分流组合模具的应力及弹性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流组合模的上模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在模芯根部易于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在此部位易产生裂纹,使模具过早发生失效;模芯和模孔部位的弹性变形会使挤出型材制品尺寸产生偏差,在分流组合模具设计中应考虑尺寸补偿。
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在Pro/E三维软件平台上,采用ProTOOLKIT二次开发技术以及VC++编程语言,开发了铝型材挤压模CAD系统及其结构框架,定义了CAD系统的各个组成模块的功能作用,并设计出了人机交互式的界面开发窗口。
用离子氮化处理的方法,在LD-75型离子热处理炉上对H13钢试样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对离子渗氮层相组成及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不同压力下离子渗氮表面相组成;采用德国进口摩擦磨损试验机(SRV-4)对其耐磨性和摩擦系数进行测试。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磨损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压的增加,化合物层ε相和γ’相均增加,在气压为1066Pa时达到最高值;不同压力下离子渗氮的摩
作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更新设计思路,大胆采用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优化模具结构设计,在缩短交货期,降低挤压力及提高型材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概述了铝及铝合金型材的阳极氧化着色、聚酯静电粉末喷涂、丙烯酸电泳涂漆和氟碳喷涂的市场前景及社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