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生增长模型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论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得出了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即要求经济系统中的产出与总资本以同样的速率增长.特别的,论文还分析了资源和环境约束等因素对均衡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生态农业建设的本质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搞好生态农业发展环境的建设,首先要搞清楚生态农业发展环境的现状,认清生态农业发展环境的障碍.其次要排除生态农业发展环境的障碍,就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作指导和足够的技术手段来治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经济规模、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污染排放都发生了变化,工业产业和工业污染排放也发生了空间转移.本文主要运用De Bruyn分解模型与产业发展和转移动态性指标进行研究:把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为工业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工业规模的增大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增加,而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减少,工业规模的增大所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增加大于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工业污染排放的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研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资本与环境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环保态度的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文化资本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重
系统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与内涵,介绍并评述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生态健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洋生态系统的特征,展望了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景.
本文对环境质量变化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文章围绕影响机理理论分析、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模型与变量的定义、模型估计结果等进行了论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划拔土地使用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划拔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了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问题,对它产生的原因、市场化过程中各行为主体进行了制度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应从土地产权的明晰界定、产权流转、收益权的实现以及土地资产的税租费改革和土地市场法规制度的健全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和规范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
本文以总结退耕还林政策的演变历史为实例,就我国生态治理政策的变迁过程与内在机制展开论述,研究并总结生态治理政策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规律.提出了生态治理政策制度变迁的一个可能的模型,即一个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牧户(即微观主体)三元主体纳入的完整的、一般性的制度变迁模型.旧制度结构的变迁和新制度结构的得出,是三元主体在成本约束下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策略下,对制度选择空间本身或在制度选择空间内部进行多次博弈
金融体系具有内在逻辑安排、发展规律等群体生态学特征,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鲜明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这种"秩序结构"即为金融生态,其主要从仿生角度研究如何使金融体系长期处于动态稳定状态,确保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于金融生态,国内主要分金融生态环境观和系统观两大类观点,相关理论及实证分析大都围绕其展开;国外则围绕金融危机与风险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就目前而言直接涉及金融生态的相关研究尚
人类生存地球的表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地球生态环境失衡,造成各种自然灾害,威胁着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其中大气CO2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地球温度上升,是主要原因之一.治理核心是减少CO2的排放量,将气态碳变成固态碳,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发展碳汇林业是治理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落实1992年环发大会制定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荒漠
本文对草原利用不当与草原荒漠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草原荒漠化的“催化剂”、不当的利用造成草原退化、人口剧增与草原退化、荒漠化的治理对策等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