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盆地异常压力的贡献

来源 :地壳深部压力状态与地质作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应力场进行了三维光弹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岩石力学性质和差异可能是盆心异常压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房屋商品化过程的进一步推行,全国房地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业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房地产作为一个不可移动、长久耐用、价值巨大的特殊商品进入市场,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作为计价依据的房屋面积更是备受关注,广大市民对房地产面积测绘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北磅区房产管理局出台的《重庆市北暗区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在房产测绘走
地球科学工作者都知道,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至今都不能用现代地球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也很难用一种观点来解释的清楚。人们对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往往多种多样,但无论谁都无法完全解释清楚,任何人的观点都无法令人全然的信服,任何观点在依据地质客观存在而作出解释的同时,或多或少总带有一丝假想。比如,对地质古生物突然全球性灭绝的事件,以及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某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又突然的兴
至今为止,二三百年来地球科学的主流科学观是固体地球科学观,除大气圈、水圈外,把地球看成一个固体星球。这一地球科学观现在遇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因为在此命题中隐含着一些疏漏。既然是固体,那么有关地球的演化、作用、过程、动力、机制就只能限制在固体因素上找原因,实际上并没有找到。在这种已经过时了的科学观指导下,无论在灾害成因的理论上还是预测技术上都出现了一系列困惑,许多特异自然灾害诸如特大暴雨、长期区域性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物质的认识,从一般物质,到生命,到人类自身;人类对地球化学的认识,从无机地球化学,到有机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到人类一生物地球化学发展。人类地球化学认识史与地球发展史的一致性。这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之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本文介绍了人类地球化学认识史与地球发展史的一致性,指出地球化学在人类实践中产生的,分析了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浅谈了社会实践创造新
21世纪的地理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地理学方法论的建设将使地理学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有利。而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学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是进行理论思维的有效手段,是科学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随着地理学的成长和发展,它对数学的运用也将随之日益广泛和深刻。本文介绍了地理学把握世界的方法,阐述了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发展,分析了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内容体系,探讨了地理学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实践认识中40年的努力,阐述了作者在研究本体、边缘和杂交的三种经验,浅谈了其学术成就。
在差应力和大应变条件下,柯石英稳定存在的压力远小于静水压条件下石英-柯石英转化压力,因此在研究超高压岩石形成深度时有必要考虑差应力的作用.根据高温高压流变实验计算了大陆俯冲带中典型超高压岩石的流变强度,结果表明:(1)辉长岩与榴辉岩的流变强度基本相同,但比相同条件下单斜辉石的流变强度小近一个数量级.(2)温度从600℃到900℃,每升高100℃,流变强度降低近一个数量级,其中在600℃时,计算得出
本文报道了模拟构造力产生围限压力,即产生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实验.当σ=σ作为水平方向侧压加载速率为0.4MPa/S时,σ作用方向限制位移(ε=0),纪录σ由零逐渐增加的实验过程.σ=σ几乎不产生.只有当水平方向力在250-380MPa阶段,△σ急速增加.在水平力达380MPa之后,△σ增长缓慢至不再增长.由实验推测,岩石在达到蠕变阶段之前,构造力可以产生围限压力.
盆地超压流体系统是受压力封闭层限制的,由超压流体及与其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综合体.基本要素包括压力封闭层、超压流体、岩石骨架、流体输导通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封闭层的形成和超压流体的生成—运移—聚集.压力封闭层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以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主,晚期以压溶作用、烃类参与作用和充填作用为主.超压流体的形成包括了流体的生成和增压作用两个方面.超
克拉2气田异常高地层压力有不同的成因解释,主要有构造抬升作用、不均衡压实作用、天然气生成和大量充注、构造挤压等.已有研究表明构造抬升作用和不均衡压实作用不能在储层造成异常高压;天然气生成和大量充注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尚处于定性分析;构造应力挤压作用是人们普遍认为有效的少数几种增压机制之一,但目前属于一种定性分析,其对异常高地层压力有多大贡献需从定量的角度作进一步研究.为此,进行了克拉2气田三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