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良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颈椎磁共振上脊髓高信号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5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髄磁共振T2加权相高信号,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运动神经元病、颈椎外伤、平山病等患者。其主要病例基础为,脊髓的水肿、软化、胶质增生、炎症、缺血坏死等。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 Hirayama)于1959年首先报道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一类具有自限性的青少年时期起病的远端上肢肌萎缩性疾病——青少年良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在颈椎中立位磁共振上,可观察到颈髄变细及脊髓高信号。已有个例报道,青少年良性上肢远端肌肉萎缩症患者颈髄内可出现"蛇眼征",这与脊髓前角细胞萎缩相对应。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关于该病颈髄磁共振高信号表现的研究。此外,作者发现部分患者亦出现类似于"脊髓水肿"的颈髄高信号影像学表现。本研究试图通过平山病患者颈椎磁共振,观察平山病脊髓高信号的特点并了解相关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MRI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无电离辐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生理学和解剖学细节的优越性,并能够检测包括乳腺癌、肝癌、胆管癌等肿瘤疾病.但临床实践中发现良、恶性肿瘤组织之间,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弛豫时间T1、T2会互相重叠,信号强度相差不大,因此有必要应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提高组织间的图像对比度,继而提高MRI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5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表现。 结果:75例患者中,胃穿孔35例,小肠穿孔31例,6例为阑尾炎穿孔,2例结肠癌穿孔,1例结肠憩室穿孔。主要64层螺旋CT征象:腹腔游离气体量及发布,腹腔积液,腹膜炎改变。结论:64层螺旋CT对消化道穿孔的准确率较高,通过腹腔气体、腹腔积液、腹膜炎改变对推断消化道穿孔部位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将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的宫颈癌肿块体积变化、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及相应测量的ADC值及变化情况比较,同时记录检查时间的间隔及化疗药物使用的时间。新辅助化疗均在每个正规化疗疗程结束1周、2周及一个月行MR检查。
目的 探讨T2WI-SPAIR、PDW-SPAIR及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水激励(3D-FFE-WATS)序列在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早期阶段软骨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20例膝关节早期0A患者,选择标准按照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骨关节炎评分量表(Western 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OsteoarthritisInd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仪的体素不相干运动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的弥散加权成像鉴别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能力,并评估二者相关参数与肺癌肿瘤标记物的关系.方法:36名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平均年龄:66.8)和6名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均年龄:68.6)在手术或活检之前接受了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检查、IVIM序列和DKI-DWI序列.获取和DKI相关参数的的软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苍白球/壳核T1WI信号强度比值(G/P值)与ABE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5例足月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依据应用Bhutani VK制定的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的得分分为轻、中、重度组,进行头颅MRI检查;64例患儿半年后随访复查,根据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其中23例复查头颅MRI.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时仿生骨植入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颈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病例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4±3.2岁.术中应用梯形纳艾康仿生骨块植入双开门椎板间,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评价患者腰腿疼痛及功能情
目的 探讨老年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9月4月,我院手术治疗10例老年移位髋臼骨折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坠伤2例,挤压伤1例.骨折类型:双柱骨折3例,后柱后壁骨折1例,横行后壁骨折3例,T型骨折1例,前柱+后半横行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8d,平均9d.所有患者术前均
目的:通过分析Pilon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探讨Pilon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们从华西医院下肢创伤骨科资料室收集了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共561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接骨术的Pilon骨折,分别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我们记录了病人的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饮酒、开放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症以及手术时间,并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锚钉重建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4年7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锚钉重建修复小儿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跟腱止点.本组患者共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12岁,平均7.8岁.所有患儿均伴有跟腱止点断裂,2例有部分跟骨缺损者锚钉直接重建止点,2例合并有跟腱缺损但无跟骨缺损者跟腱翻转延长后锚钉重建止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面积8cm×